首页> 中文学位 >罗氏沼虾对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利用及理想氨基酸模式研究
【6h】

罗氏沼虾对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利用及理想氨基酸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试验动物,通过对罗氏沼虾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酶活力、肌肉和全虾氨基酸组成、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虾体氮的沉积与氨基酸利用等指标的分析测定,比较饲料不同蛋白质、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探讨罗氏沼虾对微囊或晶体氨基酸吸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并提出罗氏沼虾饲料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进一步丰富罗氏沼虾氨基酸营养理论,揭示罗氏沼虾氨基酸利用规律,科学指导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生产提供依据。具体如下:
  试验一、分Ⅰ期和Ⅱ期。Ⅰ期试验:配制四组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Ⅰ.41.4%,Ⅱ.38.5%,Ⅲ.37.5%,Ⅳ.36%),投喂体长为2.66±0.02 cm、体重为0.73±0.01 g的罗氏沼虾70 d,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罗氏沼虾增重、增重率、瞬时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罗氏沼虾全虾粗脂肪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Ⅰ、Ⅱ、Ⅲ组差异不显著,都显著低于Ⅳ组。(3)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罗氏沼虾血清各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36%~41.4%范围内,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差异。需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蛋白质梯度范围,进一步研究罗氏沼虾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
  Ⅱ期试验:配制四组不同蛋白质水平(Ⅰ.36%,Ⅱ.34%,Ⅲ.32%,Ⅳ.30%)的饲料,投喂体长为3.96±0.02 cm、体重为1.31±0.01 g的罗氏沼虾50d,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Ⅱ组增重最高,Ⅰ、Ⅱ、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饲料系数最低,Ⅰ、Ⅱ、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显著低于Ⅳ组(P<0.05);Ⅲ组PER最高,Ⅱ、Ⅲ、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显著高于Ⅰ组(P<0.05)。(2)Ⅱ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Ⅲ组最低,且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Ⅰ组和Ⅳ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虾肝胰腺总蛋白质浓度,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Ⅰ、Ⅱ、Ⅳ组胰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显著低于Ⅲ组(P<0.05)。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2%~34%。
  试验二、配制5组等氮(粗蛋白质含量,30%),等脂(粗脂肪含量,8.3%)饲料。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组,Ⅰ)、0.44%微囊赖氨酸(Ⅱ)、0.90%微囊赖氨酸(Ⅲ)、1.33%微囊赖氨酸(Ⅳ)、0.67%晶体赖氨酸(Ⅴ),其中1.33%微囊赖氨酸的有效含量与0.67%晶体赖氨酸的有效含量相当,投喂体长为3.96±0.02 cm、体重为1.31±0.01 g的罗氏沼虾50 d,研究罗氏沼虾对晶体或微囊赖氨酸的利用效果,并确定罗氏沼虾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求量。结果显示:(1)各组结束体重、增重、增重率和瞬时增重率均存在显著差异。Ⅴ组的结束体重、增重、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和PER均为最高,且饲料系数最低,Ⅱ组其次。Ⅴ组的增重率、瞬时增重率与Ⅱ组、Ⅲ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Ⅰ组、Ⅳ组(P<0.05),Ⅰ组和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全虾及肌肉的总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3)Ⅰ组虾肝胰腺总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淀粉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Ⅱ组最低;Ⅱ、Ⅲ、Ⅳ、Ⅴ组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Ⅴ组胰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显著高于Ⅰ组(P<0.05)。研究表明:罗氏沼虾能有效利用饲料中添加的晶体或微囊赖氨酸,罗氏沼虾低蛋白(30.60%)饲料中适宜的Lys水平为1.59%,占饲料蛋白质的5.20%。
  试验三、配制3组饲料(Ⅰ、Ⅱ、Ⅲ),Ⅱ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Ⅰ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08%晶体赖氨酸、1.17%晶体蛋氨酸、1.51%晶体苏氨酸,Ⅲ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6.16%微囊赖氨酸、2.34%微囊蛋氨酸、3.03%微囊苏氨酸,投喂体长为11.60±0.52 cm、体重为19.04±0.61 g的罗氏沼虾,进行氨基酸吸收试验,研究罗氏沼虾对晶体和微囊氨基酸的吸收效率及摄食后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Ⅰ组虾的血清各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浓度高峰均在3h出现,Ⅱ和Ⅲ组虾的血清游离赖氨酸、蛋氨酸和Ⅲ组虾的总游离氨基酸浓度高峰均提前至2h,Ⅱ和Ⅲ组虾的血清游离苏氨酸和Ⅱ组虾的总游离氨基酸浓度高峰均提前至1h,Ⅱ和Ⅲ组虾的血清各游离氨基酸浓度在6h处第二次出现浓度高峰,而Ⅲ组虾的血清各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浓度在7~8h处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在8h处达到较高水平。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对不同种类和形式氨基酸的吸收速率不同,添加的晶体或微囊氨基酸的吸收速率比蛋白质结合态氨基酸快,而微囊氨基酸的滞留时间更长,呈现较好的缓释效果。
  试验四、参照罗氏沼虾肌肉蛋白质EAA模式,配制11种等氮(5.76%N)、等脂(9.99%)饲料,对照组饲料一半的氮由鱼粉提供,另一半的氮由预先经棕桐油包埋的晶体氨基酸提供。10种试验组饲料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扣除了一定量的某一特定的必需氨基酸。投喂体长为2.16±0.02 cm、体重为0.76±0.02g的罗氏沼虾40 d。研究罗氏沼虾对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的最适宜需要量和比例,并建立饲料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结果显示:各组的初始体重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结束体重、增重、PER、饲料系数、氮沉积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扣除法原理,计算出理想氨基酸模式。以赖氨酸A/E比值为100,其他EAA的比值为:精氨酸,167.77;苏氨酸,97.81;组氨酸,53.10;异亮氨酸,126.28;亮氨酸,121.78;蛋氨酸,38.42;苯丙氨酸,87.53;缬氨酸,97.97;色氨酸,16.0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