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6h】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一章 汉代扶风班氏文学家族的形成演变与家风家学

第一节 汉代扶风班氏文学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一、楚国贵族的北方豪族化

二、北方豪族的官僚化

三、官僚家族的儒化、学术化、文学化

四、学术化官僚家族的尚武化

第二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之家风

一、事功之志与文德之愿并存

二、英豪之气与礼法之风共存

三、忠诚耿直与明哲自保兼具

四、文武兼修与武功经济并重

第三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之家学(一)

一、班氏家学概说

二、班氏汉初数代无文及其原因

第四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之家学(二):通达广博的儒学

一、班氏儒学风貌

二、班氏为学何以通达广博

三、班氏为学通达广博的学术意义

第五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之家学(三):楷模百代的史学

一、班氏史学风貌

二、班氏阖门好史、擅长于史探因

第六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之家学(四):成绩斐然的文学

一、班氏文学成绩

二、班氏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汉代扶风班氏代表人物生平考、亡佚作品考

第一节 班伯、班婕妤、班斿、班穉之生卒年考

第二节 班斿举贤良方正时间考——《汉书补注》班斿生平考指瑕

第三节 班斿受赐皇室秘书副本时间考

第四节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亡佚作品考

第三章 汉代扶风班氏家族文学的突出风貌

第一节 论班婕妤文学凸显的妇人特有之依附性

一、凸显对丈夫的依附性

二、凸显对子嗣的依附性

三、依附性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论班昭文学展现的女子之须眉气

一、班昭文学须眉气的表现

二、与真正须眉气概的差异及差异探因

三、班昭文学须眉气的成因

四、班昭、班婕妤文学风貌比较

第三节 论班彪文学彰显的智者之谋士气

一、谋略中的睿智与远见

二、章法中的智慧与技巧

三、班彪文学谋士气的独特之处

第四节 班固文学“媚世”形象辨正——论班固文学的“媚世”成分

一、班固文学遭“媚世”批评情况

二、促成班固文学“媚世”因素分析

三、班固文学中的求媚之心

四、媚世批评不宜泛滥

第五节 论班固文学之突出风貌及其成因——论内外因素对班固创作的影响

一、忠臣之效,歌颂为主——兼论班固作品性质之成因

二、儒道并存,专美少刺——兼论班固作品思想倾向之成因

三、雅丽正统,饱含激情——兼论班固歌颂体作品何以成功

第四章 论汉代扶风班氏家族文学中的思想倾向

第一节 班氏家族儒道并存的整体风貌

第二节 班氏家族主要成员儒家思想比较

第三节 班氏家族主要成员道家思想比较

第五章 综论:社会背景、家族、文学、学术间的关系——以扶风班氏家族为中心

第一节 论家族、家风与文学、学术间的互动关系

一、家族与家学互助互益

二、家风演变影响家道兴衰

三、家风与文学、学术的互动

四、文学与学术的互动

五、家道兴衰影响家风家学

第二节 论社会背景与家族、家风、家学之关系

一、社会背景引导家族的发展走向

二、社会背景引领家风、家学的宏观方向

三、社会背景影响文学、学术的具体风貌

四、文学、学术、家风与社会背景不完全同步或同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扶风班氏家族是汉代文名鼎盛、人才辈出、文溉千秋且武功卓著的家族。自楚国灭亡以来至于东汉末年,班氏家族先后经历了多种历程。数百年间,班氏家族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儒学、史学、文学及武功人物,其中尤以班婕妤、班彪、班固、班昭、班超、班勇等闻名古今。因此班氏家族人物向来都是学界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但是把他们作为一种家族现象来研究的则比较少,至于以文学家族和家族文学的角度来审视者则更少。鉴于此,本文从家族的角度,勾勒班氏文学与家族、社会背景之种种关系。 本文的整体思路是:在考订班氏代表人物生平、辑考班氏亡佚作品、制作班氏家族合谱、为班氏部分作品系年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班氏文学家族的形成演变过程和班氏家风家学的情况、班氏代表人物文学的突出风貌及其思想倾向,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从外部因素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探讨家族、家风、学术、文学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社会背景与家族、家风、学术、文学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重心是班氏家族的文学和文学与诸外在因素间的关系(外在因素主要指家族、家风、学术、社会背景等)。班氏文学(文化)研究部分,则以班氏代表人物文学的突出风貌、文学中的思想倾向及班氏家风为主;而对班氏代表人物文学的突出风貌的研究,亦主要在大文章的概念下,从外部因素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切入。在具体研究中本文探索了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围绕在上述的两组问题之中,为研究目的服务。 本文结构由绪论和五章组成。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来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等内容。 第一章论汉代班氏作为文学家族的形成演变与家风家学。首先动态地再现班氏作为文学家族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亡国徙民、北方豪族、官宦世家、文化世家、武功世家、退出历史前台等。其次,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概括班氏家族的家风:事功之志与文德之愿并存、英豪之气与礼法之谨共存、忠诚耿直与明哲自保兼具、经史文艺与文武政务兼修。其三,宏观综论班氏家学之经、史、文、小学的成就,揭示班氏为学不守师法家法、具有通达广博的特点,并试图探索其成因与学术意义。同时还着力探讨了班氏何以自西汉后期以来阖门好史、阖门擅长于史,班氏文学何以兴盛,以及班氏汉初既已富裕何以数代无文等问题。 第二章论述班氏之谱系,对汉代班氏家族代表人物的生平予以考订、对班氏亡佚作品予以考辑。首先对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班伯、班斿、班穉、班婕好等人的生卒年予以考订:在兄妹四人中班伯排行第一,生于元帝初元二年(前47)、卒于成帝元延三年(前10),享年38(实际37周岁),曾于元延元年(前12)任侍中水衡都尉;班婕妤次之,生于元帝初元三年(前46),至少活到王莽新朝的中期(天风年间),享年62岁以上;班斿又次之,与王莽同岁而月份稍大些,生于元帝初元四年(前45)、卒于哀帝(前6-前1)执政的前期,享年40岁出头(不超过虚岁45岁);班穉最小,生年与班斿相近而稍小一两岁左右(约前44、前43年),活到王莽新朝的中后期(约天凤、地皇年间),享年60余岁。其次,纠正了《汉书补注》班斿举贤良方正于建始三年(前30)说的错误,并推定出最有可能的时间是河平四年(前25)。其三,考班斿受赐的皇室秘书副本的时间,应在成帝阳朔三年(前22)秋八月大将军王凤死后、至鸿嘉三年(前18)祝诅事件之前;且最有可能的是在阳朔四年(前21)秋九月东平思王死后、至鸿嘉元年(前20)成帝迷恋微行、酒色等荒淫行为之前。其四,辑考班氏亡佚作品。其五,汉代班氏家族谱系简表、制作汉代班氏家族生平合谱及作品系年表、班氏作品存佚情况汇总表等,因结构关系,缀于文末附录中。 第三章论汉代班氏家族代表人物文学较突出的风貌特征。本章对重要问题予以专题挖掘,并将班氏人物与其家族内外相关作家作品予以横向比较。首先论述班氏两位女作家文学的突出风貌(班婕妤文学中凸显出妇人特有的依附性,班昭文学展现出女子笔下的须眉气),然后具体对比她们作品风貌的异同。其次,讨论班彪文学彰显的智者之谋士气。其三,辨正班固文学留给世人的“媚世”形象,分析促成“媚世”形象形成的诸种因素。最后深入分析班固文学特征及其成因。 第四章着重班氏家族作品的整体研究,从家族的共性与个性的角度,论述班氏家族文学中的思想倾向。班氏家族的文学主要存在儒道两家思想、且以儒家思想为显性思想,一般都以儒学修身,把儒学做为为人处世乃至创作的准则。班氏大部分人都兼具儒道思想,尤其普遍地具有儒道融合而形成的谦恭退让、明哲自保的思想。但具体情形却又因人而异,即使信守同一思想,各自于作品中的侧重点、表露方式等也不尽相同,譬如奉儒者在是否以儒育后、是否刻意使用儒学思想、是否兼具儒家所倡导的美刺之义等问题上,和好道者在是否以道学为自己的主要思想、是否形成了荡然肆志的性格、是否借用道家养生论等方面,都是自有个性的。 第五章为结论性论述,以班氏家族为中心,着重从文学外部因素与文学之影响的角度,综合论述家族与家风、家学(文学、学术)间的互动关系,社会背景与家族、家风、家学(文学、学术)间的关系。通过考察班氏家族在两汉漫长历史中的兴衰与家风、家学的发展、演变,我们发现这些因素都是考察班氏家族文学的重要的切入点,它们内部之间及与班氏家族文学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家族培育了文学、学术、文化,而文学、学术、文化也助益了家族及其个人的发展,家族兴衰既很大程度上系之于家风、家学的优劣,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家风、家学的性质、内容、面貌;而班氏家风的内容、性质、面貌往往能决定其家族学术、文学的兴衰与风貌,反之亦然,班氏的学术、文化的兴衰与风格也是扭转班氏家风、促成班氏家道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术与文学本是两种相近却异质的东西,但是班氏以其独特的家风与独特的学术特征,使得班氏的文学与学术同生同衰、互促互进,从而大异于汉代经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发展的一般共性。 社会背景,既像总指挥棒一样,从宏观上为家族的走向、个人的追求、文化的发展规定了最主要的方向,又如雨润万物一般,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渗透到每一个家族与个人的思想、文化、风格的各个细节之中。因此从这个层面看,社会与时代对个人、家族及家风、家学而言,常常发挥着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家风、文学、学术发展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社会与时代对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即使接受了它的影响,也还存在不完全同步的情况。 可见如果不从社会背景、家族、家道、家风、家学等外部因素入手的话,则难以把握班氏文学在大文章概念下的历史真貌。

著录项

  • 作者

    邓桂姣;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永平;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汉代; 扶风; 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