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抗茎倒伏的力学评价方法及抗倒因子的研究
【6h】

水稻抗茎倒伏的力学评价方法及抗倒因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倒伏的的概念及类型

1.1.1 倒伏的概念

1.1.2 倒伏的类型

1.2 倒伏的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倒伏的主要影响因子

1.3.1 植株高度

1.3.2 茎秆性状

1.3.3 其他器官与倒伏指数的关系

1.3.4 影响倒伏的外部因素

1.4 倒伏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1.4.1 田间观察法

1.4.2 综合评价指标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置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水稻单茎特征参数

2.3.2 基部第2节间的极限抗折力矩

2.3.3 各器官所受风力大小与受力角度

2.3.4 各器官所受雨滴冲击力大小

2.3.5 水稻基部第2节间组成成分的测定

2.3.6 节间微观结构观测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抗倒安全系数的测算

3.1.1 节间力学模型的建立

3.1.2 抗倒性模型中各相关参数的获得

3.1.3 水稻抗倒安全系数的计算(以扬稻4号为例)

3.1.4 各试品种雨后不同风级下的安全系数

3.1.5 本地常见风速下各品种安全系数

3.2 倒伏的影响因子

3.2.1 形态指标

3.2.2 基部第2节间生理指标

3.2.3 节间微观结构

4 小结讨论

4.1 关于抗倒模型

4.2 模型的应用

4.3 影响安全系数的因子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倒伏,一直是水稻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水稻植株抗倒性能的评价,是抗倒研究的重点内容,但迄今为止,兼具较好的理论基础与实用性的评价方法仍较少见。本文以黄瓜籼、珍珠矮、日本晴等10个抗倒性能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自身重力及外界风力、雨水重力、雨水冲击力等各种作用力情况下基部第2节间的力学分析,提出适合移栽水稻抗茎倒伏能力的全新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探明抗倒能力与茎秆形态、节间解剖结构、物质组成成分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材料力学原理,提出了茎秆抗倒的力学模型,综合分析自身重力、下雨时吸附雨滴的冲击力、雨水重力以及刮风条件下所受风力,推导出节间安全程度指标。根据风速、各重力单位单茎特征值,降雨量等参数,计算出目标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安全系数(n)。安全系数n越大,则此节间抗折断的程度越高,越不容易倒伏;当n<1时,表示该节间抗折力矩小于重力及外力力矩之和,倒伏发生。 2.通过模拟现实中不同风级、降雨强度等条件,测定不同气候下茎秆所受外力的大小,提出了风力、雨水冲击力、雨水重力等的计算模型,简化了模型的测定参数,提高了实用性。 3.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各参试品种在无外力、仅风力存在、仅降雨以及风雨因素同时存在时的抗倒安全系数;分析了各参试品种在本地水稻结实期常见恶劣天气下的抗倒性能。 4.对抗倒安全系数与茎秆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茎秆安全系数与基部第2节间外径内径、长度均呈负相关,而与外径/内径、节间壁厚呈显著正相关。 5.节间物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结实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与安全系数呈正相关,说明茎秆中非结构化合物除了部分供应籽粒灌浆外,还需一定的积累量以担负植株的支撑作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细胞壁机械支撑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安全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矿质元素中,硅、钾的含量直接影响植株的抗倒性能,其含量越高,抗倒性能越好。 6.对抗倒安全系数与基部第2节间微观结构特征值的相关分析表明,大小维管束的面积,数目与安全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说明维管束数目越多,面积越大,茎秆的机械组织越发达,木质化程度越高,抗折能力越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