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圣叹与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之比较
【6h】

金圣叹与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金圣叹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专题比较研究概述

一、明清之际文艺理论领域的双峰并峙

二、双峰并峙的文化景观产生的原因

三、金圣叹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专题比较研究的意义

四、金圣叹李渔叙事文学理论专题比较研究的现状

第一章 金圣叹、李渔文艺理论表现形态的比较

第一节 金圣叹的评点方式与李渔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 评点方式与理论建构的不同特征

第三节 金圣叹、李渔文艺理论表现形态之平议

第二章 金圣叹、李渔艺术虚构论的比较

第一节 金圣叹的动心说与李渔的立心说

第二节 动心说与立心说共同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动心说与立心说的差异性

第三章 金圣叹、李渔创作境界论的比较

第一节 境界论的渊源

第二节 金圣叹和李渔创作境界论的异同

第三节 金圣叹和李渔创作境界论平议

第四章 金圣叹、李渔叙事结构论的比较

第一节 金圣叹、李渔叙事结构论的历史突破

第二节 金圣叹、李渔叙事结构论的差异性

第五章 金圣叹、李渔戏曲特质论的比较

第一节 李渔对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褒贬

第二节 案头剧与舞台剧之平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金圣叹和李渔作为明清时代文艺理论领域的两座高峰,为小说理论和戏曲理论的总结完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分五个部分来讨论圣叹和笠翁二者理论的异同,并作出简要的平论。 第一章对金圣叹和李渔的文艺理论表现形态进行比较。金圣叹和李渔的理论表现形态差异极为明显,金氏是以评点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李渔是以独立的理论建构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评点这一方式历史悠久,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开口小,挖掘深,但是缺乏独立性,受评点对象的局限,不可能自由地、全方位地探讨文艺理论;理论建构则有较大的自由度,形式多样,既可以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也可以辅以生动的事例。 第二章对金圣叹和李渔的艺术虚构论进行比较。由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中虚构意识极为薄弱,金圣叹和李渔都提出了叙事文学人物的虚构性。金圣叹以“动心说”为代表,李渔以“立心说”为代表,是对创作心理的一种认识,都强调对人物的体认和观察。相比之下金氏的理论系统更为庞大,辅以“格物”、“忠恕”等哲学思维,使得其理论更加深刻。 第三章对金圣叹和李渔的创作境界论进行比较。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对境界论的探讨比较成熟,金圣叹和李渔都以“心”和“笔”的关系为切入点,金氏将文章分为心到手亦到之“圣境”、心不到而手到之“神境”和心手皆不到之“化境”;笠翁将文章分为心到笔到、笔到心亦到和心不欲然而笔使之然三种境界,二者的分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章对金圣叹和李渔的叙事结构论进行比较。圣叹将“精严”作为他评价文章结构的准则,李渔提出立主脑、减头绪的结构主张。二者关于结构所强调的重点有所差异,李渔在圣叹“一人”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人一事”的看法,并且将重点放在了“一事”上,这也是二者关于《西厢记》结构看法差异的原因。二者在进行结构的论述当中,都融入了八股文法的要点,以更好的向读者进行说明,另一方面也以此证明其理论的合理性。 第五章对金圣叹和李渔的戏曲特质论进行比较。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辟《填词余论》一节对金批《西厢》谈了自己的看法,总得来说,李渔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但是他也指出了金批的问题所在,反映出二者关于戏曲特质论的不同观念。金圣叹将《西厢记》作为案头文学进行批评,所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达到了极致;而笠翁则认为戏曲要奏之台上,因此必须要关注剧本的舞台性,体现出戏曲文学的本质特征。 最后,文章对金圣叹和李渔在文学理论领域的成就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再次说明其对小说理论和戏曲理论的非凡贡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著录项

  • 作者

    张媛媛;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强;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金圣叹; 李渔; 叙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