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籽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6h】

松籽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松籽仁简介

1.1.1 松籽仁的营养成分

1.1.2 松籽仁产品的制备

1.2 松籽油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1.2.1 压榨法

1.2.2 有机溶剂浸出法

1.2.3 微波或超声波辅助浸提法

1.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2.5 水酶法

1.3 松籽油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1.4 松籽油功能性研究进展

1.4.1 降血脂

1.4.2 抗氧化及免疫调节

1.4.3 抗癌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浸提松籽油工艺条件优化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松籽油制备工艺

2.2.2 松籽仁及松籽油理化指标测定

2.2.3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4 正交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松籽仁理化指标

2.3.1 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2.3.2 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2.3.3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2.3.4 超声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2.3.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5 松籽油理化指标

2.4 结论

第三章 松籽油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3.2.2 VE含量测定

3.2.3 松籽油不皂化物组成测定

3.2.4 松籽油风味物质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3.3.2 松籽油中VE组成分析

3.3.3 松籽油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3.3.4 松籽油中风味物质组成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松籽油极性组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松籽油稳定性研究

4.2.2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的制备

4.2.3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总酚和总黄酮的测定

4.2.4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成分分析

4.2.5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松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4.3.2 松籽油中总酚和总黄酮分析

4.3.3 松籽油极性组分分析

4.3.4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4.3.5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4.3.6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实验

4.3.7 松籽油极性提取物铁还原实验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松籽油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5.2 松籽油成分分析

5.3 松籽油极性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松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以松籽仁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浸提法制备松籽毛油,测定松籽毛油理化指标,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其VE、脂肪酸、甾醇及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松籽毛油中极性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及其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为后期提高贮藏期提供基础。
  松籽仁经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浸提,设计正交试验,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0.41 W/cm2、提取时间25 min、液料比1∶9(g∶ml)。松籽仁最大提取率达98.85%。此时,松籽毛油的的酸价为1.08 mg/g、过氧化值为0.66 mmol/kg,均在国标范围之内。
  以最佳萃取工艺制备的松籽毛油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VE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甾醇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松籽毛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31.33%和44.39%,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1.6%;VE含量为73.27 mg/100 g油,而效力最高的α-TOC含量为14.43 mg/100 g油;不皂化物包括角鲨烯、芝麻素、16-α-羟基孕甾烯醇酮、虾青素、菜油甾醇、谷甾醇等,其中总甾醇含量为2076.62 mg/kg;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和烃类化合物。
  以松籽毛油为原料考察其油脂稳定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松籽毛油甲醇提取物中极性组分组成,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和铁还原实验考察松籽油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松籽油的油脂稳定性较差,仅高于花生油;其极性组分主要包括山奈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绿原酸、咖啡酸、松醇等十八种活性物质;各组抗氧化试验结果弱于橄榄油、芝麻油极性提取物,这也解释了其氧化稳定性较差的原因。推测复合抗氧化剂(茶多酚-VC-柠檬酸)对于松籽油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新型油脂——松籽油的提取、组分分析、氧化稳定性以及抗氧化活性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提高松籽油贮藏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