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纹枯病菌PG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性分析
【6h】

水稻纹枯病菌PG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及英文缩略词与中文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1.1 发生与为害

1.2 病原物及其致病作用

1.3 品种抗病性

1.4 防治及存在问题

2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基因种类

2.1 与侵染结构形成有关的基因

2.2 与细胞壁降解有关的基因

2.3 与寄主代谢反应产物有关的基因

2.4 毒素基因

2.5 与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

2.6 其他功能的致病基因

3 植物病原真菌PG基因研究现状

3.1 真菌胞壁降解酶种类

3.2 PG基因

3.3 PG基因编码产物及其功能

4 基因的异源表达

4.1 原核表达

4.2 真核表达

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1.1 生物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

1.4 培养基

1.5 贮存液配制

1.6 溶液配制

2 核酸的提取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总RNA的提取(Promega SV总RNA提取试剂盒)

2.3 质粒的提取

3 PG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1 PCR扩增及产物回收

3.2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3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3.4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测序

3.5 PG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PG基因的原核表达

4.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2 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4.3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

4.4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4.5 PG基因的诱导表达

4.6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5 PG基因的真核表达

5.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5.2 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5.3 阳性重组质粒的线性化与转化

5.4 转化子的甲醇利用表型筛选

5.5 转化子的PCR鉴定

5.6 外源基因多拷贝整合转化子筛选

5.7 PG基因的诱导表达

6 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测定

6.1 表达产物的酶活性测定

6.2 表达产物的致病性测定

7 PG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7.1 qRT-PCR引物设计

7.2 样品收集与总RNA提取

7.3 qRT-PCR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PG基因的克隆

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PG基因序列分析

2.2 PG基因编码产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PG基因的原核表达

4 PG基因的真核表达

4.1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2 质粒转化及酵母转化子的筛选

4.3 真核表达产物酶活性测定

4.4 真核表达产物致病性测定

4.5 PG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讨论

1 PG的结构

2 PG的功能

3 PG的生物学特性

4 PG基因的异源表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纹枯病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 Donk],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该病菌可以侵染水稻、大豆、玉米、大麦、狗牙根和狗尾草等43科200多种植物,引起纹枯和立枯等症状。病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可分泌多种重要的细胞壁降解酶,并通过这些酶降解寄主细胞壁,从而达到侵入寄主的目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胞壁降解酶。
  本研究以水稻纹枯病强致病菌株YN-7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及RT-PCR方法克隆了3个完整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其中PG6934基因全长1633bp,包含6个内含子,其cDNA全长1311bp(KP896519),编码436个氨基酸,前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PG9039基因全长943bp,包含4个内含子,其cDNA全长720bp(KP896520),编码239个氨基酸;PG9605基因全长1466bp,包含8个内含子,其cDNA全长1038bp(KP896521),编码34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G6934、PG9039和PG9605均含有PG特有的保守结构域NTD、DD、SHG和RIK。其中,PG6934的4个结构域位于225NTD、248DD、270SHG和310RIK;PG9039的4个结构域位于58NTD、80DD、101GHG和133RIK;而PG9605的4个结构域位于130ETD、153DD、175SHG和211RIK。PG6934的10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5个二硫键;PG9039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2个二硫键;而PG9605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4个二硫键。三个PG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β-折叠和卷曲为其基本结构单元,跨膜结构预测表明它们均以从胞内向胞外分泌为主。
  将3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无论是上清还是经超声波破碎处理或反复冻融处理的菌体,均检测不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包涵体变性复性后仍不具活性。将3个新基因和本实验室以前克隆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RsPG1(KP896518)分别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9K,转化受体毕赤酵母GS115,经甲醇诱导表达,上清均具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工程菌GS-PG6934-7、GS-PG9039-5、GS-PG9605-8和GS-RsPG1-10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01.21U/mL、91.09U/mL、91.09U/mL和267.21U/mL。采用针刺法将粗酶液接种至水稻叶鞘,48h后出现明显的坏死斑。用4种粗酶液处理四叶期水稻叶鞘,对水稻叶鞘均可产生浸解作用,处理24h后,还原糖量(OD540)分别为1.387、1.061、1.053和1.664,细胞损伤率分别为78.4%、62.6%、55.5%和90.0%。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这几个基因在纹枯病菌侵染水稻过程中,均能上调表达,而且以接种后48h表达量最高,但不同基因之间表达量差异极显著,说明这些基因均参与了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过程,但各基因作用大小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