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的对策探究——以高邮市为例
【6h】

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的对策探究——以高邮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新媒体”的研究文献综述

1.2.2 关于共青团利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少年的研究文献综述

1.2.3 理论评述

1.3 论文研究路径和方法

1.3.1 研究路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新意和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新意

1.4.2 研究难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新媒体”概况

2.1.2 “新媒体”的特点

2.1.3 “新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2.1.4 青少年最常使用的“新媒体”

2.2 中国共青团的基本概念

2.2.1 共青团的性质和内涵

2.2.2 共青团组织在新时期的职能和定位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第三部门”理论阐释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2.3.2 中国特色社团组织理论阐释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3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与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2 问卷分析

3.2.1 “新媒体”使用概况

3.2.2 青少年接触“新媒体”的情况

3.2.3 “青春高邮”微信平台相关情况

3.3 “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3.3.1 青少年的社会参与热情有所提高

3.3.2 青少年媒介素养有所提高

3.3.3 新媒体传播监管还需规范

4 共青团利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少年现状

4.1 共青团“新媒体”的发展

4.1.1 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

4.1.2 共青团“新媒体”成为意见领袖的优势

4.1.3 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4.2 共青团高邮市委员会“新媒体”发展

4.2.1 “青春高邮”官方微信和“青春高邮”官方微博发展历程

4.2.2 高邮团市委利用“青春高邮”微信平台开展工作

4.2.3 “青春高邮”微信平台取得的成绩

4.2.4 实例分析

4.3 在新媒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1 青年群体出现多元化特质,导致工作开展困难

4.3.2 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动工作,导致青年参与活动消极

4.3.3 活动组织流于表面,导致参与深度与广度不够

4.3.4 难形成高覆盖度的微博、微信网络平台

4.3.5 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参与效果不明显

5 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对策

5.1 共青团自身转变以适应新形势

5.1.1 工作内容和方向的转变

5.1.2 工作方式和渠道的转变

5.1.3 组织形式和影响力的转变

5.2 共青团“新媒体”转型升级

5.2.1 以形势判断和市场需求强化工作模式

5.2.2 以全团负责和网络管理建立协调机制

5.2.3 以品牌维护和形象创新打造头脑风暴

5.2.4 以领袖培养和智库联盟占领舆论高地

5.3 线上线下打造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5.3.1 建立覆盖广泛、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组织体系

5.3.2 建立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的青少年引导体系

5.3.3 建立紧贴需求、功能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

5.3.4 建立综合参与、保障有力的青少年维权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成为影响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媒介,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产生一定的冲击,对共青团组织在完成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感召青年、服务青年的同时提出了新挑战。近年来,共青团组织主动作为,开辟各类“新媒体”平台,借此发布相关资讯、传递活动信息,将共青团宣传工作作合理延伸,拓展了共青团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手段,提升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加强与青少年网民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和反映青年的心声和呼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本论文从“第三部门”理论、中国特色社团组织理论等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对比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研究的背景、意义、文献资料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历程、“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共青团利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少年的现状。以高邮市为例,通过线上作答和实地问卷的形式采访青少年,并抽取了100份有效样本,深度访问了从事微信公众号运行的工作人员,分享了吸引入气、提升士气、与青年自组织良好互动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共青团“新媒体”发展遇到的困难与瓶颈。同时,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自身工作内容和方向、组织形式和影响力;共青团“新媒体”转型升级;线上线下打造覆盖广泛、充满活力,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紧贴需求、功能完善,综合参与、保障有力的共青团工作体系等方法,促进“新媒体”平台的升级,进一步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