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形象的研究
【6h】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形象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访谈法

四、研究现状

(一)儿童的性别形象的研究

(二)儿童的内外在形象的研究

(三)儿童的综合形象的研究

第一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形象的分析框架

一、儿童形象的含义

二、研究框架

(一)样本选择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人物的分布

(一)教材中古代(1840年以前)儿童的分布

(二)教材中近现代(1840年一1949年)儿童的分布

(三)教材中当代(1949年之后)儿童的分布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同时期儿童外在形象的分析

(一)不同时期儿童性别形象的分布与分析

(二)不同时期儿童国别形象的分布与分析

(三)不同时期儿童身份形象的分布与分析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内在形象的分析

(一)不同时期儿童心理形象的分布与分析

(二)不同时期儿童道德形象的分布与分析

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一)时代分布不均

(二)性别偏见严重

(三)儿童成人化倾向显著

(四)儿童身份特性时代分布差距过大

第三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

(一)注重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二)重视儿童心理的快乐成长与发展

(三)坚持以生为本,和谐发展

二、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

(一)合理编排不同时期的儿童人物一

(二)注重儿童形象性别的塑造

(三)统筹编排不同时期儿童人物的身份

(四)还原儿童的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宣扬当前主流社会价值的载体。儿童形象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是当前社会中成年人对儿童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对儿童所寄予的希望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这个社会中占主要地位的价值观念、传统意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表现。儿童形象自产生以来就备受关注,文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一直把它作为重点对象来进行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和塑造的是一群与小学生年龄相仿,并且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儿童人物形象。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不断地成长、发展中,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模仿力和探究欲。教材中的儿童人物往往能够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这些学生,让他们对教材中的儿童人物产生崇拜、向往等心理。这样一来,教材编写者就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儿童形象进行价值塑造,利用儿童形象向孩子们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文化。探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形象的文化价值,对于教材编写者、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可以知道语文教材中的儿童形象蕴含的文化价值,对课程教学乃至教材编写提供方向和指导。
  本研究选择以儿童人物为切入点,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以及访谈法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分析文本进行研究,以儿童人物所处的时代为分析的主框架,在主框架下再分析儿童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其中外在形象包括性别、国别和身份,内在形象包括心理形象和道德形象。从构建好的各个分析维度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形象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儿童形象塑造上传递出来的价值主要包括注重文化的融合与传承、重视儿童心理的快乐成长与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同时本研究还揭示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儿童人物形象塑造中存在的时代分布不均、性别偏见严重、儿童成人化倾向显著以及儿童身份特性的时代分布差距大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教材编写的相关建议:合理编排不同时期的儿童人物、注重儿童形象性别的塑造、统筹编排不同时期儿童人物的身份、还原儿童的天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