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泰州市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h】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泰州市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发展理念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指导意蕴

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阐释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新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契合与联系

(一)创新是传统文化保护的第一驱动力

(二)协调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在要求

(三)绿色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

(四)开放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在条件

(五)共享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根本目的

第二章 以新发展理念透视泰州传统文化保护现状

(一)传统文化保护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硬指标

(二)形成了系列的规章文件

(三)特色老街建设初显成效

(四)采用多元化的机制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一)唯GDP论下的传统文化价值冲突

(二)修旧如新建设下传统韵味的丧失

(三)传统文化保护遭遇“建设性破坏”

(四)重形式、轻实质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理空间缺失

第三章 泰州传统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创新层面

(一)“保护”思想大过“创造”

(二)缺乏对地域文化的了解

(三)没有形成文化品牌

二、协调层面

(一)区域划分不明显

(二)资金规划不合理

(三)责任主体模糊

三、绿色层面

(一)唯“GDP”的发展理念主导

(二)整体性保护意识缺乏

(三)缺乏专门性规定和限制

四、开放层面

(一)文化安全意识缺乏

(二)复合性人才匮乏

五、共享层面

(一)民间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

(二)公民文化保护和监督的意识欠缺

(三)公民对民俗文化的魅力感知度不够

第四章 新发展理念下泰州传统文化保护的优化路径

一、实现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市场

(一)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作

(二)树立文化产业意识

二、协调发展机制,理顺各领域发展关系

(一)制定科学规划

(二)修复特色建筑

(三)完善管理机制

(四)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绿色发展经济,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

(一)树立“生态存在”的意识

(二)确立“可承受性开发”观念

(三)提倡适度旅游

四、开放发展眼光,提升文化自信

(一)提升文化自信

五、重视民间力量,共享发展成果

(一)加强教育宣传

(三)重视民间力量的自发行为

(四)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泰州市在变得日益繁华和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旧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蕴含了多年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理论的成果,对我们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研究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保护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针。创新理念指导我们在文化保护过程中要把握规律,认清形势,创新思维;协调理念指导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谨防“建设性破坏”,协调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绿色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中树立整体性保护原则;开放理念指导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保护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共享理念凸显了公正思想,要求公民参与和监督传统文化保护,并共享文化保护成果。运用新发展理念对泰州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透析,然后从新发展理念的五个角度对泰州未来传统文化保护提出优化路径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泰州传统文化保护的成效有传统文化保护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硬指标、形成了系列的规章文件、特色老街建设初显成效、采用多元化的机制保护;而泰州传统文化保护还存在的问题有唯GDP论下的传统文化价值冲突、修旧如新建设下传统韵味的丧失、传统文化保护遭遇“建设性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理空间缺失。从新发展理念的五个视角去找寻传统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传统文化创新力不足、政府部门资金和区域规划协调不合理、历史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意识缺乏、教育宣传不足、公民参与度不够。因此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传统文化再创作、协调传统文化保护机制、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学习其他地区保护经验、重视民间力量的自发性保护行为等措施缓解泰州当前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泰州打造国家级文化名城的宏伟发展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