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膝关节僵直中膝关节静力结构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对膝关节僵直中膝关节静力结构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膝关节僵直的病理变化和治疗

附图

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用内、外固定的方法建立兔膝关节僵直模型,研究兔膝关节僵直模型中膝关节静力结构的组织学,解剖学及生物静力学变化,从多方面比较膝关节僵直形成的因素,了解膝关节僵直形成中膝关节静力结构的组织学,解剖学与静力学改变在兔膝关节模型中僵直形成的意义,探讨建立膝关节僵直模型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不同固定时间和方法所致膝关节僵直中膝关节静力结构的组织学、解剖学及生物静力力学改变特点,探索膝关节内、外固定后在膝关节康复的临床指导方法。 方法: 1.用内、外固定的两种方法建立兔膝关节僵直模型:选取成熟新西兰大白兔40膝,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其中A组和B组为实验组,C组8膝,为对照组,A组分A<,1>组和A2组,各8膝,用石膏外固定法固定膝关节A<,1>组6周和A2组12周建立膝关节僵直,B组分B<,1>组和B<,2>组,分别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固定B<,1>组6周和B2组12周建立膝关节僵直。 2.达到设计固定时间后,分别对膝关节进行解剖,对每个膝关节进行大体观察,分别对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和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对每组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进行生物静力力学的测定,所设立的相应对照组,与其实验结果加以比较。 3.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A<,1>.A<,2>.B<,1>.B<,2>组经两种方法固定膝关节达设计时间后均能导致膝关节僵直,各组之间在膝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组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在解剖学测量结果的比较:韧带长度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韧带横截面积A<,1>.A<,2>.B<,1>.B<,2>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1>.A<,2>.B<,1>.B<,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各组中前交叉韧带在生物力学测量结果的比较:A<,1>.A<,2>.B<,1>.B<,2>各组中韧带在最大负荷,能量吸收,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生物力学指标上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性明显(P<0.01),A<,1>.A<,2>.B<,1>.B<,2>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1.兔膝关节克氏针髓内固定法能很好地构建兔膝关节僵直,是膝关节僵直动物实验研究中构建膝关节僵直模型的可行和可靠的实验方法;两种实验方法各有所长,对实验兔而言,石膏是相对偏心性动力型固定,克氏针是中轴性非动力型固定,同等条件下,石膏外固定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比克氏针髓内固定的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 2.膝关节僵直中静力结构的变化是导致膝关节僵直主要因素; 3.膝关节僵直静力结构的病理过程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僵直的早期和中期,膝关节僵直的后期静力结构的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专科医生早期的关心指导与计划性膝关节功能训练是防止膝关节静力结构病变及解决膝关节僵直的最佳途径;本课题在创伤后膝关节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