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6h】

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序言

1.1研究背景

1.2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分析

3.1.1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硬件的可行性分析

3.1.2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的软件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分析

3.2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探讨

3.2.1体育场地、器材的损害问题

3.2.2对学校教学和训练的影响问题

3.2.3学校的秩序、安全问题

3.2.4收费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6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附件

8致谢

展开▼

摘要

学校体育设施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资源社会共享。为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更好的健身条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武汉、成都七城市作为首批开放试点城市。每个城市选取两个区作为试点区,每个区选10所学校作为开放试点学校。在这基础上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进而积极、稳步、有效地促进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苏州作为经济文化水平比较发达的城市,更应该因地制宜地将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本文采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了解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七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试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管理模式,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掌握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己向社会开放的现状,结合目前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的硬、软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潜力,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主体包括二个部分: (一)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探讨: (二)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现状的比较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并得出以下结论: (1)苏州市现有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以中高型化水平为主,标准化的较高水平场地较多,为满足群众体育对场地的需求,现有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具备向社会开放的基本条件。 (2)苏州市现有91.7%中小学的地理位置和绝大部分中小学的办学规模有利于向社会开放。 (3)体育场地已向社会开放的学校,开放时间主要是双休同和寒暑假,其次是早晚时间。开放的对象以本校师生为主,向社会开放主要是对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开放。开放的时间对体育教学和训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4)目前,苏州市92%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主要由学校自己制定,93%的学校体育场地管理者主要是体育老师及兼职管理,这些因素为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场地开放管理处于中级水平的管理,政府、法规的支持与保护还略显不够。 (5)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炼者不收费或低偿的状况,真正依靠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的学校很少。97.2%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经费主要用于体育发展上,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还处于一种比较规范的管理。学校每年对体育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这为体育场地更好地向社会开放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6)目前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设施的损坏问题和对学生教学影响和安全管理问题。在目前这种困难的条件下,92%的学校体育场地管理者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持一种赞成或无所谓的念度。 (7)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利大于弊,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是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