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
【6h】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俗文学视野下的“红色经典”

第一节“红色经典”的民间土壤

一“民间”理念的流变

二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三对民间的利用与整合

第二节“红色经典”的通俗文学特征

一通俗文学的一般特征

二传奇性与趣味性

三英雄、儿女和鬼神

第三节“红色经典”的大众文化气质

一本土的大众文化

二联姻后的二度走红

三娱乐性与狂欢化

第四节“红色经典”的工农兵方向

一《讲话》的核心理念

二为谁改与为何改

三先是“战士”、后是“作家”

第二章“红色经典”的情节模式

第一节“三”:小数字大玄机

一中国文学的重数传统

二“三打”、“三大”与“三部曲”

三老少三代、一女三男及其他

第二节逼上梁山与两军对垒

一逼上梁山之出走与同归

二两军对垒之诱敌深入与以少胜多

第三节复仇:家仇国恨

一复仇的文学传统

二家仇与国恨

三复仇的红色经典化

第四节成长:脱胎换骨

一由农民到战士

二知识分子的蜕变与重生

三由战士到英雄

第三章“红色经典”的人物模式

第一节母题:半人半神大英雄

一感生与异貌

二磨难与考验

三成功与死亡

第二节群体化:渐失个性工农兵

一群体模式塑造传统

二共性与个性

三无惧、无惑与无泪

第三节脸谱化:半扁半圆小人物

一作为“他者”的反面人物

二几个让人难忘的反派

三中间人物灰色中的亮点

第四节忠奸对立:半人半兽丑叛徒

一体貌、趣味、品质

二都是“小资”惹的祸

三从大节、小节看忠奸

第四章“红色经典”的场景设置

第一节暴力场:血腥中的激昂

一暴力美学传统

二战场与批斗场

三监狱与刑场

第二节饮宴场:酒肉前的德性

一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

二传统小说的饮宴描写

三英雄果腹与小人物贪吃

第三节情欲场:欲说还休的两难

一传统小说的情与欲

二“革命”与“情欲”两套话语体系的纠缠

三小人物拥有情欲描写的特权

第四节语言场:话语背后的权力

一标语、口号、演说与遗书、情书

二新中国话语权的确立

三粗言俗语的狂欢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红色经典”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的是“红色经典”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和改写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依据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关于“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文学研究理论,构筑了本文的框架结构;并运用原型批评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红色经典”文本进行了细读与分析,同时也兼及了大众文化理论以及狂欢理论的相关方面。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创作原则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是在对“大众化”和“艺术化”双重标准的不断适应与调和之下,确立了自己的立足点的。具体来说,一方面,“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化”,使“红色经典”小说出现了符号化、模式化等倾向;另一方面,“红色经典”的模式化问题虽一再被评论界所诟病,却因为它契合了当时文学接受群体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而在读者群中广受欢迎和喜爱。 本论文对这些在评论界和读者群中引起巨大接受反差的创作模式进行了综合和归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回顾了“红色经典”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论文的创新与贡献。第一章将“红色经典”置于俗文学视野下进行观照后发现,“红色经典”与文学源头的“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表现在“红色经典”具有深厚和扎实的民间根基、“红色经典”的传奇故事具有通俗文学趣味性的核心特征、“红色经典”具有模式化、狂欢化等大众文化气质;同时指出,这些特征的显现与《讲话》和“红色经典”话语权确立之间有密切联系。第二章对“红色经典”的情节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别表现在:在中国传统文学重数传统的影响下,“红色经典”建立了以“三”为核心的数字模式;“红色经典”继承了传统小说“逼上梁山”和“两军对垒”的书写模式;源远流长的复仇文学传统也在“红色经典”中得到继承和改写;传统的成长模式在新时期见证了“红色经典”中工农兵主体人物的成长历程。第三章探讨了“红色经典”的人物模式,“红色经典”对传统的英雄母题进行了改写,传统的具有“感生与异貌”特征的神化英雄,在“红色经典”中成为半人半神的工农兵英雄;群体化是传统小说的一个叙事模式,“红色经典”的人物塑造也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化特征,不过这种群体特征被极端放大后对人物的个体性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挤压;脸谱化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红色经典”的脸谱化倾向明显,不过在一些塑造得相对成功的小人物身上有所纠正;忠奸对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进行分类所采用的道德标准,在此影响下,“红色经典”人物谱系中的叛徒一类,在其还没成为叛徒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某些征兆,好像天生具有“反骨”一般,这无疑是传统模式下的书写策略。第四章从场景设置的角度,揭示了“红色经典”与传统小说模式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在暴力描写传统、饮食描写传统和情欲描写传统等方面。“红色经典”在对这些传统手法挪用的时候,也将它们重置于“革命”的语境之下,从而显现出新的特点和新旧纠缠的痕迹;在语言场中,既有无声的语言场也有有声的语言场,透过这些有着浓厚乡土特征的具有狂欢性质的语言表层,我们看到的是隐遁在其后的话语权。

著录项

  • 作者

    韩颖琦;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汤哲声;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新体小说;
  • 关键词

    红色经典; 传统小说; 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