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和代偿侧支循环的DSA研究
【6h】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和代偿侧支循环的DSA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循环缺血管形态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应用DSA评价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学异常改变类型和存在的侧支循环途径,结合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将部分侧支血管量化,探讨侧支循环类型与异常的血管形态学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这些指标对脑缺血代偿的意义,为本病的防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设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均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统计异常血管形态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类型和出现频率,并测量侧支血管直径,结合临床、TCD和神经影像学资料(CT、MRI)研究侧支循环途径的类型与异常血管形态学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 结果: 1.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共有50例(83.3%)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8例(13.3%)、单纯后循环病变29例(48.3%)、前后循环同时受累的复合病变13例(21.6%);其余10例(16.6%)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 2.单纯前循环病变的分布:仅有颈内动脉狭窄5例,颈内动脉伴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在颈内动脉共发现12处病变,其中轻度狭窄3处、中度狭窄8处、重度狭窄1处。 3.后循环病变的分布: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4例(其中1例出现右椎动脉盗血现象),左侧椎动脉病变14例[起始段狭窄7例(其中椎动脉夹层病变1例)、颅内段狭窄2例(合并颈段的串联狭窄各1例)、起始段360°扭曲1例、发育不良4例(其中1例合并后交通动脉轻度狭窄)],右侧椎动脉病变13例[发育不良8例(其中l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起始段狭窄3例、颅内段狭窄和闭塞各l例],双侧椎动脉同时受累5例,单纯基底动脉病变3例,大脑后动脉病变3例(发育不良2例,一侧闭塞1例)。椎动脉病变分型Ⅰ、Ⅱ、Ⅲ、Ⅳ型异常分别为左侧1、4、9、0例,右侧为0、9、3、1例。 4.侧支循环途径: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15例(其中双侧开放3例)、脉络膜前动脉(AChA)增粗7例、颈外动脉软脑膜吻合支5例、甲状颈干增粗12例、颈深动脉肌支6例和小脑后下动脉增粗8例。 结论: 1.后循环缺血患者绝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的血管形态学改变,部分可由前循环病变所致。 2.不同的血管形态改变,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主要代偿途径亦不同。1)锁骨下动脉狭窄和椎动脉起始段病变以甲状颈干和后交通动脉开放增粗为主要代偿途径。2)椎动脉颅内段病变主要以后交通动脉(PCoA)、脉络膜前动脉(AChA)开放增粗为主要代偿途径。3)椎动脉发育不良主要以甲状颈干和后交通动脉开放增粗及颈外动脉软脑膜吻合支增粗为主要代偿途径。4)基底动脉病变则以后交通动脉、颈深动脉肌支开放及小脑后下动脉增粗为主要代偿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