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可溶性Fas与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血清可溶性Fas与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可溶性F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TGF-β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Fas-FasL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论著一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论著二大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血清可溶性F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背景与目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之间的不平衡是肿瘤形成的基础,细胞凋亡减少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Fas和Fas配体(FasL)的相互作用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近有学者注意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可溶性Fas(sFas)呈现高表达,其水平变化、来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病情监测、疗效判断、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目前普遍认为sFas的来源可能是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或由靶细胞释放,也有可能是由mRNA异常剪切产生。因血清中可溶性的Fas(sFas)能够阻断Fas(Factorassociatedsuicide)介导的细胞凋亡,所以肿瘤患者血清中sFas的增加可以阻断Fas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实验通过术前与术后一周血清中可溶性Fas(Factorassociatedsuicide)的表达水平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月-2008年2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入院第2天及手术后1周清晨空腹血各5ml。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游离的Fas(sFa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机于450nm波长处检测分光度并转化成sFas浓度,各例患者均随访到化疗4个疗程结束。统计学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及t检验等对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中可溶性Fas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26例患者术后血清中可溶性Fa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研究表明术后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提高术后可溶性Fas表达水平(P<0.05)。术前sFas与不同病理类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不同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术前sFas与术后化疗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sFas的表达水平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因此术后一周血清中sFas的表达水平不易考察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有关非小细胞肺癌中sFas表达水平及意义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第二部分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背景与目的:TGF-β1(上皮间质转化生长因子1)是一种高度多效的细胞因子,其在伤口愈合、血管发生、免疫调节及癌细胞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反面,TGF-β1能抑制早期癌细胞的进展,但在晚期癌细胞能产生大量TGF-β1并促使肿瘤的转移。因TGF-β1在肿瘤方面具有双面性,本文通过研究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83例,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TGF-β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蛋白染色阳性反应为黄到棕黄色颗粒并主要位于胞浆与细胞间质。批判标准:染色程度根据ISvalue分级(IS得分从0分至7分):0(IS0,1),1+(IS1,2),2+(IS3,4),3+(IS5,6),4+(IS7)。根据阳性细胞数在随机选取的5个不同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数分为五个等级(0级为0分,1级为1分,以此类推。),其中0级:<5%,1级:5-25%,2级:26-50%,3级:51-75%,4级:>75%。将染色程度分级与染色细胞百分比相乘,乘积>4者为阳性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设计的卡方检验,Fish确切概率法检验及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 结果: 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GF-β1主要位于细胞浆及细胞间质内,呈淡黄色浅染至棕黄色浓染。在正常组织中,肺泡上皮细胞与周围间质均有TGF-β1表达,呈淡黄色浅染至棕黄色浓染。根据评判标准显示,癌灶中以腺癌表达率最高78.57%(22/28),其次为腺磷癌67.67%(6/9),磷癌表达率为58.7%(27/46),正常组织为30%(6/20)。 2.TGF-β1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TNM分期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其中Ⅰ期16例,Ⅱ期11例,Ⅲ期51例,Ⅳ期5例。因TGF-β1在肿瘤早期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晚期是促进作用。故我们把I期与II期作为早期,Ⅲ期与Ⅳ期作为晚期以方便统计分析。Ⅰ期+Ⅱ期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4.44%(15/27),Ⅲ期+Ⅳ期的阳性表达率为76.79%(43/56),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 3.TGF-β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中,腺癌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8.57%(22/28),腺磷癌为66.67%(6/9),磷癌为58.70%(27/46)。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分析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之间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表明任何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4.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是67例(N1+N2),无淋巴结转移的是16例(NO)。TGF-β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49/67(73.1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为37.50%(6/16)。两组之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 5.TGF-β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27%(55/83),癌旁组织为39.80%(33/83),正常组织为30%(6/20)。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行×列的卡方检验分析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之间卡方检验分析表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 6.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83例肺癌中,中高分化58例,低分化25例。TGF-β1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及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3.80%(37/58),72.00%(18/25)。卡方检验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7.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的关系8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T1+T2为35例,T3+T4为48例,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14/35),85.42%(41/48)。卡方检验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TGF-β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MN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着高度的相关性,TGF-β1在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预示能通过阻断TGF-β1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或为靶向治疗提供有利的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