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6h】

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与中文对照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大鼠心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呼吸功能、存活情况的影响;以及改良后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窒息法大鼠心脏骤停模型;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经口气管插管组(n=15)、气管切开插管组(n=15)。观察复苏后大鼠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况下动脉血气值变化,比较复苏后6h、24h、72h存活情况。 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组大鼠,在心脏骤停复苏后机械通气状态下血气pH值与拔管后半小时自主呼吸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气管切开组两种呼吸状态下pH(7.40±0.03 vs7.31±0.02,P<0.001)、PaCO2(40.32±2.43mmHg vs49.56±3.35mmHg,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期两组间比较pH(7.40±0.02 vs7.31±0.02,)、PaCO2(42.03±2.01mmHg vs49.56±3.35mmHg)、PaO2(95.43±2.36mmHg vs71.29±9.51mmHg),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比较经口气管插管组与气管切开组大鼠复苏后6h生存率(92.9%vs78.6%)、24h存活率(85.7% vs57.1%),气管切开组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存活率(85.7% vs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需要撤除人工气道、实验观察时间长的大鼠心脏骤停模型,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优于气管切开插管法;且改良后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第二部分:亚低温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内毒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清内毒素可溶性受体的变化特点及亚低温对其影响。 方法: 采有改良后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实验设计和记录按照Utstein模式。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常规心肺复苏组、亚低温心肺复苏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在手术后24h静脉注射3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并于手术后6h、12h、24h,及注射LPS后1.5h、3h、6h静脉取血;常规心肺复苏组与亚低温心肺复苏组大鼠在复苏后24h静脉注射3mg/Kg脂多糖,于复苏后6h、12h、24h,及注射LPS后1.5h、3h、6h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血浆可溶性内毒素受体CD14(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注射LPS后6h左肺肺泡及肺间质巨噬细胞表面内毒素受体CD14(mCD14)蛋白表达;观察右肺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复苏组和亚低温组大鼠在复苏后和注射LPS后各时间点血浆sCD14水平都明显升高,复苏后24小时仍维持在高水平,但亚低温组复苏后6h、24h sCD14水平与与常规复苏组比较(0.35±0.09ug/ml vs0.54±0.16 ug/ml、0.84±0.13ug/ml vs1.02±0.19 u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注射LPS后,亚低温组sCD14上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在1.5h、3h、6h比较(1.82±0.21ug/ml vs2.84±0.33ug/ml、2.76±0.21ug/ml vs3.23±0.28ug/ml、2.72±0.29 ug/ml vs3.16±0.43u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TNF-α,注射LPS前对照组未能测出其浓度,常规复苏组与亚低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LPS后,各组TNF-α水平均增高,但亚低温组在1.5h、3h、6h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TNF-α与sCD14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注射LPS后,常规复苏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mCD14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亚低温组与常规复苏组比较(△OD0.25±0.04 vs△OD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肺间质巨噬细胞mCD14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42)。常规组肺损伤评分与亚低温组比较(9.65±1.65 vs8.04±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这一全身性缺血再灌注过程,存在着内毒素受体的上调,伴随着对内毒素敏感性的增强;而亚低温对这种上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复苏后内毒素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和对肺的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