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6h】

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商标淡化理论概述

1.1商标淡化理论的由来

1.2基于淡化理论而生的美国商标淡化法

1.3对商标淡化定义的剖析

1.4驰名商标淡化的危害

2.商标淡化行为与一般商标侵权行为的区别

3.中国法律中的类似规定

4.商标淡化理论在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4.1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认定被告行为侵权的一般步骤

4.2法院在判决中认定被告侵权所运用的淡化理论的方式

4.3法院在处理淡化案件所依据的法律规范(认定标准)

4.4“联想”是一种广义的“混淆”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标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于标示商品来源防止消费者混淆,而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内涵。尤其是驰名商标,更多地承载着商标持有者的良好声誉。也正因如此,针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愈来愈多。为规制这类侵权行为,淡化理论应运而生。美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淡化法,其他一些国家也出台了规制商标淡化行为的相应规定。《巴黎公约》和《TRIPs》也新增了一些反淡化的条文。然而,我国目前的商标法律规范仍然建立在传统的混淆理论基础上,虽然有一些条文为驰名商标提供了扩大保护,但是这些条文也只是也淡化规范相类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淡化法律规范。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运用淡化理论处理在我国曾出不穷的淡化案件,使得判决具有正当性,同时判决又要依据现有的商标法律规范,使得判决具有合法性,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淡化理论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驰名商标淡化案件的处理模式,提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使判决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可行之路。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概述商标淡化理论。回顾淡化理论的由来,分析美国商标淡化法文本,剖析商标淡化的定义,并指出驰名商标淡化的危害。 第二章:论述驰名商标淡化与一般的商标侵权的区别。 第三章:分析中国法律中的类似规定。 第四章:分析中国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探寻符合中国实际是判决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模式。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在中国现有商标法律规范下是完全可以通过对现有法律的合法与合理地解释,将淡化理论的运用纳入现有的法律之中,从而做出正当而合法的判决。

著录项

  • 作者

    刘佳庆;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法律·国际知识产权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炳和;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商标法;
  •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淡化理论; 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