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仪器

三、主要试剂及配制

四、方法

结 果

一、DRD2基因Taq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PD病人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

二、DRD2基因Taq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各型PD中的频率分布

三、DRD2基因Taq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性别亚组中的频率分布

讨 论

参考文献

结 论

综述 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研究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也是该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其在纹状体投射区的多巴胺显著减少,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虽然对PD的研究甚多,但PD的确切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可能和年龄的老化、遗传及复杂的环境因素等有关。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可有效缓解症状,多巴胺D2受体(DRD2)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主要受体。基于DRD2在药理学和生理学方面的重要意义,若编码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也可能影响PD的遗传易感性。为了探讨DRD2基因多态性与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本课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hism,PCR-RFLP)的方法对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DRD2基因TaqI多态性进行分型,分析DRD2基因的TaqIA和TaqIB多态位点与PD的关系。 目的:探讨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在我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我国河北地区汉族PD病人166例(包括发病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的早发型PD和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晚发型PD)和我国河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170例,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在PD病人与正常对照之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析早发型PD组和晚发型PD组与对照组之间、男性PD组与男性对照组、女性PD组与女性对照组、男性PD组和女性PD组之间分布的差异。 结果: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在PD病人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据发病年龄分组后发现,早发型PD病人和晚发型PD病人与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按性别分组后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PD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性PD和女性PD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我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未发现DRD2基因TaqI位点多态性与PD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但需在更大样本量的独立研究加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