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唐宋古文与“文以载道”
【6h】

论唐宋古文与“文以载道”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文以载道”说的沿革

第一节各家“文”说之条辨

第二节各家“道”说之条辨

第三节儒家“文”“道”论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唐代古文家与“文以载道”

第一节韩愈论“志乎古道”

第二节柳宗元论“文以明道”

第三章宋代古文家与“文以载道”

第一节欧阳修论“道”须有用

第二节苏洵论“文几乎道”与苏轼论“文与道俱”

第三节曾巩论“文道合一”

第四章后世古文流派与“载道”传统

第一节明唐宋派对“载道”传统的承续

第二节清桐城派对“载道”传统的承续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文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论域,在中国古代汉语语境中,“文”的观念始终与“道”在一起,在相同的儒学背景中,不同世道的儒士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因关注点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文道关系的新的创造性理解,这就必然导致不同时代的儒士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存在实际上的差异性。本文就以唐宋古文家为例,来谈谈他们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以及之间存在的差异。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各家对“文”“道”的条辨,追溯“道”的本义,理解“道”的内涵,来阐述“文”和“道”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立足于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分别阐述了他们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章:立足于宋代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延续与继承,以欧阳修、苏洵、苏轼、曾巩为代表,阐述了宋代古文家在“道”的内涵及“文道”关系方面与前代异同。 第四章:立足于以上分析,以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为代表,充分认识后世流派对唐宋古文运动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对“载道”传统的承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