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籍管理的调查与研究
【6h】

江苏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籍管理的调查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 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5 参考文献

6 附 录

7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 致 谢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这种训练竞赛体制自成体系,运动员远离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等矛盾与问题也是日益突出。对此,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首次确定全国51所普通高校作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学校,以解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和困难。2005年,教育部又联合体育总局进行了新的一轮评估,最终确认全国235所普通高校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其中江苏省有17所。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普通高校尝试“体教结合”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就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组织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所以加强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籍管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江苏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籍管理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 江苏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绝大多数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强调从制度上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及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
   2. 江苏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在生源渠道上呈现多元化,“在籍不在校”体教结合模式在部分高校己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运动员招生上采取了降分录取,甚至有些高校对运动员的文化无要求,这对运动员进校后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在编班管理上,我省大部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采用了分散插班的模式,这充分尊重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
   4. 在课程设置上,我省有许多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采用了与普通大学生同样的教学计划,这不是十分合理的。
   5. 江苏省大部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在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方面采用了激励机制,适当减轻了运动员的学业负担,但也影响了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