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性别角色大学生的情感风格差异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h】

不同性别角色大学生的情感风格差异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前,国内很多心理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我国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以及对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双性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未分化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也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而情绪又在人格结构中起核心作用,加之情绪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本研究将考察双性化者、未分化者在情绪系统上的差异,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情感风格”这一概念,本研究从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两方面入手,系统考察不同性别角色大学生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首先采用问卷法考察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表达性以及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情况;其次,利用情绪图片诱发相应的情绪,采用“主观报告法”考察被试的情绪主观体验,以生物反馈仪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
   基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日常生活中双性化者调节消极情绪的方式显著多于未分化者。未分化者较双性化者通常缺乏采用积极情绪以平复或对抗,只在体验到高唤醒的消极情绪时才会使用。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两者心理健康水平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2)相对于未分化者,低唤醒负性图片对双性化者的皮电反应影响更大,但双性化者倾向于减弱负性情绪体验,未分化者倾向于夸大负性情绪体验,且双性化者缓解低唤醒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要优于未分化者。高唤醒负性图片对两者的生理反应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双性化者倾向于去体验兴奋性而且减弱负性情绪体验,而未分化者倾向于更多的防御和压低兴奋性。
   (3)相对于双性化者,高唤醒正性图片使未分化者的心率波动更大,而且控制调节的能力也不如双性化者。对于低唤醒正性图片,未分化者相较双性化者体验到的兴奋性更低,其采用的调节方法上也不利于维持唤醒水平较低的积极情绪的兴奋性。
   (4)与未分化者比较,双性化者更善于积极情绪的表达,冲动强度更加强烈。双性化者的积极表达、冲动强度对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未分化的积极表达和冲动强度也对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5)积极情绪体验、高唤醒负性情绪的兴奋度体验对双性化者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积极情绪体验、高唤醒体验、积极情绪的兴奋度体验、高唤醒负性情绪的兴奋度体验对未分化者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无论对双性化者还是未分化者,高唤醒负性情绪的兴奋性体验越强烈,越有利于个体躲避对自己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或刺激,因此越有利于其心理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