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腰椎骨折两种不同植骨方式的比较
【6h】

胸腰椎骨折两种不同植骨方式的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单纯后外侧植骨、或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共收治43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收集资料完整的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或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7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评估。其中后外侧植骨(植骨组)患者120例,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成形组)患者53例。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X线片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上间隙角、下间隙角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CT、MRI观察植骨融合和椎间盘塌陷及其对后凸矫正丢失的影响。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下间隙角、上间隙角、前后缘高度比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植骨组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0.85%、68.70%、75.06%;成形组分别为78.66%、89.07%、81.96%。术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变角、前后缘高度比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经平均32个月的随访,2例植骨组患者术后出现断钉,但未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症状,1例成形组患者内固定取出后出现相邻椎体的骨折。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平均矫正丢失率32.89%、30.00%、9.93%;成形组分别为34.17%、15.98%、6.15%。植骨组上下椎间隙丢失占后凸畸形矫正丢失的71.62%,成形组为82.35%。两组患者的后凸角、下间隙角、上间隙角矫正丢失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伤椎楔变角矫正、前后缘高度矫正丢失比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术前骨折累及椎间盘并致损伤者,末次随访时受损椎间盘均出现椎间盘的变性;14例术前未累及椎间盘的患者,末次随访时4例植骨组及1例成形组患者椎间盘信号发生改变、部分伴有髓核突入终板。
   结论: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较结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早期可以更好地恢复伤椎形态和脊柱序列,晚期能阻止内固定取出后的椎体高度矫正度丢失、避免后凸角的进一步丢失,也能一定程度上阻止椎间隙的塌陷及髓核突入椎体,但不能阻止内固定取出后椎间盘的变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