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Ds插入具芒突变体的鉴定与相关基因的克隆
【6h】

水稻Ds插入具芒突变体的鉴定与相关基因的克隆

代理获取

摘要

芒是禾本科植物小花外稃上的突出物,是禾本科植物的外稃顶端由中肋延伸而成的结构。芒作为野生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结构,可以帮助种子散布,同时防止鸟兽啄食。但是,在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品种选育过程中,芒作为一个对收割不利的性状逐渐被淘汰。水稻和其他人工种植的作物一样,从野生种到栽培品种经过了漫长的驯化过程。研究水稻基因组内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导致从有芒到无芒,对于认识水稻驯化的过程与机制有重要意义。开展水稻芒发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对实现水稻驯化的定向改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对Ds插入产生的水稻具芒突变体进行了初步鉴定,这将为揭示水稻芒发育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利用芒发育相关基因分析稻属植物系统演化积累资料。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具芒突变体的形态、生理鉴定。随机选取具芒突变体与野生型各53株,测量并记录该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株高、分蘖数及芒长,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其差异。
   结果显示,有芒突变体在株高、分蘖数和芒的长度上与野生型均有显著差异。野生型的株高为70.35±3.80 cm,突变体的株高为90.54±4.67 cm,差异显著;野生型的分蘖数为18.19±4.52,突变体的分蘖数为13.68±2.50,存在显著差异;野生型植株无芒,而Ds插入突变体有芒。随机量取了100粒Ds插入突变体的芒长,其长度跨度较大,从0.2 cm到3.7 cm不等,平均值为1.3 cm;另外,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Ds插入突变体的萌发势较野生型弱。
   2.Ds侧翼序列的扩增及Ds标签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预测。采用TAIL-PCR方法从该突变体中克隆了Ds插入的侧翼序列,并以该序列作为待查询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BLAST)在线比对分析,找到Ds插入部位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插入部位基因结构、功能。
   结果显示,克隆的Ds侧翼序列插入在7号染色体Os07g0588700前1339 bp处。以FGENESH和GeneMark.hmm两种软件分别对Ds插入基因的结构进行分析,两种软件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在外显子的数目、大小、位置等方面均得到高度一致的结果。同时用软件NCBI Entrez server和Pfam对该基因进行功能预测,推测的该基因编码产物含1个锌指区CX2CX3FX5LX2HX3H,且含高度保守的QALGGH保守区,推测为水稻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综合形态、生理鉴定和分子分析结果,初步认为,Ds插入影响了水稻锌指蛋白的表达调控,从而使突变体产生了具芒的表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