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蛇床子素调节脂肪肝大鼠脂肪组织和培养细胞内脂肪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6h】

蛇床子素调节脂肪肝大鼠脂肪组织和培养细胞内脂肪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课题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 蛇床子素对脂肪肝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蛇床子素对3T3-L1脂肪细胞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附录二 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脂肪组织和培养脂肪细胞内脂肪酸代谢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内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床子素5、10、20 mg/kg剂量组、及阳性药非诺贝特和罗格列酮组。采用高脂饮食灌胃9周诱导脂肪肝模型,6周后给予蛇床子素治疗4周。用比色法测定血中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SREBP-2、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脂肪酸合酶(FAS)和脂蛋白脂酶(LPL) mRNA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组、蛇床子素7.5、15、30μg/mL三个剂量组及阳性药非诺贝特和罗格列酮组,给予蛇床子素处理24h后收获细胞,测定细胞内TG和FFA含量及上清液中FFA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脂肪细胞中PPARα、PPARγ、SREBP-1c,SREBP-2、DGAT、FAS和LPL mRNA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明确蛇床子素调节脂代谢相关靶基因的作用是否与PPARα/γ途径有关,以4μmol/L MK886(PPARα抑制剂)或/和20μmol/L GW9662(PPARγ抑制剂)预处理2h后,再加入30μg/ml蛇床子素24h后,观察细胞中PPARα/γ调控的相关靶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体内实验中,经蛇床子素治疗4周后,大鼠血清TG和FFA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体外实验中,脂肪细胞经蛇床子素处理24h后,脂肪细胞内TG和FFA含量以及培养上清液中FFA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RT-PCR检测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增加大鼠脂肪组织和培养脂肪细胞中PPARα和PPAR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同时能明显降低脂肪组织和培养脂肪细胞中SREBP-1c,SREBP-2、DGAT、FAS和LPL mRNA表达(P<0.05或P<0.01)。而且在预先使用PPARα抑制剂MK886和PPARγ抑制剂GW9662或两者合用后,蛇床子素30μg/mL对上述这些相关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减弱或取消(P<0.05或P<0.01)。
   结论:蛇床子素既可明显降低脂肪肝大鼠血中TG和FFA的含量,也可明显降低培养脂肪细胞内TG和FFA含量及释放至培养上清液中的FFA含量,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PPARα/γ后,下调相关靶基因SREBP-1 c/2、FAS、DGAT和LPL的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