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6h】

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入选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表1、图1)

2. 入选患者临床资料特点

3. 卒中患者再住院或死亡的单因素分析(表7,图3)

4. RDW<13.3%和 RDW≥13.3%不同组间的比较

5. RDW与WBC等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表10、11;图5)

讨 论

一、非瓣膜性房颤的病因分布特点

二、炎症反应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中所起的作用

三、RDW与脑卒中的发生与预后

四、RDW在卒中患者中升高的机制

五、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是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卒中的预后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但是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慢性炎症反应和神经递质的激活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因此推测,RDW可能是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及评估预后的指标,其相关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但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RDW与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且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因子与RDW之间的相关性讨论其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09年1月开始至2011年12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45例,所有的房颤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明确诊断,脑梗塞的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按是否新发生卒中将3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简称卒中组)192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简称非卒中组)153例。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5例为体检组。
  2.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采静脉血测定RDW值、血常规、生化全套、血脂分析等指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3.比较卒中组、非卒中组、体检组三组临床基线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4.以卒中组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再发住院或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评估房颤合并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
  5.根据RDW值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与RDW进行相关分析,继而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查能够影响RDW的因子。
  结果:1.病因分布:3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二者共占51.01%,其中病因为高血压病的占38.84%,冠心病的占12.17%。
  2.3组患者比较,卒中组患者RDW明显升高,并具有以下特点:1)年龄偏大,入院时血压升高;2)既往有脑卒中史、高血压病史者居多;3)左心房内径偏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4)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RDW、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
  3.192例卒中组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112例,两组比较显示RDW水平越高,其再住院或死亡率也越高,预后不良的患者年龄偏大,既往高血压史增多,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及空腹血糖升高,前白蛋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4.取RDW中位数13.3%,将3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其中高RDW组(RDW≥13.3%)患者172例,低RDW组(RDW<13.3%)患者173例,高RDW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再住院或死亡均显著增加。以RDW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与RDW正相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RDW负相关。
  结论:1.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卒中患者的RDW明显升高,RDW升高是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指标。
  2.对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卒中患者,RDW可能是评估房颤合并卒中患者预后的有用因子。
  3.炎症反应可能是高RDW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及预后不良的机制。
  4.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RDW、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