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刺激分子B7-H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6h】

共刺激分子B7-H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1.2试验方法

结 果

1、血清B7-H3变化情况

2、B7-H3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

3、靶病灶应答情况

4、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生存期与多因素的关系

讨 论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B7-H3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的差异

2.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B7-H3水平的差异

3.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血清B7-H3高表达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4.不足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综 述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循环血清中B7-H3分子表达改变以及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循环血清中B7-H3分子表达改变,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估提供新方法。
  材料与方法:
  1、选择9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有病理结果证实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肝细胞癌78例,胆管细胞癌15例。3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
  2、93例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接受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73次,接受射频消融(radiofraquency ablation, RFA)20次。
  3、观察指标:①试验组患者分别于术前3~5天及术后一周内抽血,取其血清检测B7-H3水平;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前同期抽血,取其血清检测B7-H3水平;②分别于术前3~5天及术后一月根据患者的增强MRI或者CT图像测量所有肝内典型靶病灶(≤5个病灶)的最长活性直径,并计算和报告为最长直径之和(SLD)并藉此根据修正原发性肝癌RECIST标准判读出术前和术后靶病灶的应答反应;③随访观察、记录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生存时间。
  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血清B7-H3变化情况
  试验组术前3~5天血清B7-H3值与对照组同期血清B7-H3值分别为7.475±2.917ng/ml及11.921±5.418ng/ml;试验组B7-H3水平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试验组术后一周内血清B7-H3测得值:8.475±4.354ng/ml,较术前7.475±2.917ng/ml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B7-H3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
  介入术后较介入术前高表达表示为 B7-H3表达阳性,B7-H3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AFP的高低及生存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肝功能分级及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无关(P>0.05)。无远处转移、AFP水平较低、生存期较长者B7-H3表达的阳性率较高。
  3、靶病灶应答情况
  试验组93例中行TACE治疗73例,行RFA治疗20例,术后一月评估:其中PR:29例(31%),CR:21例(23%),SD:26例(28%),PD:17例(18%);总有效率(PR+CR+SD):76例(82%)。
  4、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根据患者随访结果(随访终点时间2013-01-31),患者术后主要副反应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较少见的副反应有:腹水、低蛋白血症。
  5、生存期与多因素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与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患者术后B7-H3阳性表达,远处转移及肿瘤的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
  结论:
  1、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清B7-H3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血清B7-H3水平较介入术前血清B7-H3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介入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B7-H3的表达。
  4、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血清中B7-H3表达阳性者,患者生存期较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