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演变规律
【6h】

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演变规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分析

4、测量标准

二、结 果

1、一般资料

2、电生理检测结果

3、随访

4、EMG检查

三、讨 论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理化性质及工业应用

2 体内吸收及代谢

3 毒性

4 正己烷对周围神经损害的机制

5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6 诊断及预防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肢体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在正己烷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演变规律,从而对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预后,并对其诊断分级提供依据。
  方法:随访经积极治疗的162例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以此在治疗前,治疗后2~3个月,6~8个月选择右侧拇短展肌、右侧胫前肌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胫后神经感觉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结果:162例患者均表现肢端麻木、无力,末梢型感觉障碍,部分查体可及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神经电生理检查示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末梢潜伏期延长次之,再次为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以感觉神经损害明显,为395条(40.64%),运动神经异常311条(24.0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符合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表现。EMG示部分有失神经改变,其检查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等电生理指标,提示本组患者周围神经损伤以脱髓鞘性病变为主,轴索损伤程度较轻。大部分患者于诊断后,给予脱离环境,营养周围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仍进一步恶化,肌力和深浅感觉障碍进一步加重,神经一肌电图检查各项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到治疗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表明正己烷在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改变有一特殊的演变规律,病情须继续恶化直至达到高峰,继而缓慢恢复。多数于一年后恢复至正常。
  结论:正己烷中毒可引起周围神经轴索变性、脱髓鞘,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患者大多预后良好,症状、体症先于神经电生理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