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研究
【6h】

“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 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动态

1.3概念的界定

1.3.1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概念

1.3.2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概念及关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问卷调查法

2.2.4数理统计法

2.2.5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背景

3.2“迎青奥”对南京小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3.2.1提升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

3.2.2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2.3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3.2.4促进学校体育硬件的建设

3.2.5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3“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3.3.1“迎青奥”对小学生奥林匹克认知程度的影响

3.3.2“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兴趣变化的影响

3.3.3“迎青奥”对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

3.3.4“迎青奥”南京小学生对体育相关维度态度的影响

3.3.5“迎青奥”影响南京小学生对青奥会事件关注程度

3.4“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3.4.1“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变化的影响

3.4.2“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活动次数变化的影响

3.5“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影响的来源和途径

3.5.1“迎青奥”学校对小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3.5.2大众传媒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3.5.3“迎青奥”文化活动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3.5.4“迎青奥”家庭对小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6、附 件

7、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OlympicGames,YOG),简称“青少年奥运会”、“青奥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是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中国将承办的又一世界盛大综合性体育赛事,这是奥林匹克送给南京的一个大礼物、大机遇。青奥会的教育本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运动形式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是青奥会运动的追随者。在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人生阶段,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教育过程,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成长过程,不仅是青奥会运动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责任。在“迎青奥”影响下的小学生将会是2014年青奥会宣传南京的一支主力军,因而本文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自迎2014年南京迎接青奥会活动启动以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奥林匹克以及体育的认知程度,就显得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促进有关方面加强对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视力度,为迎接2014年青奥会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小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行为在迎青奥时期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向南京市的13所小学,发放小学生问卷1300份。通过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迎青奥”的系列活动提升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丰富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小学体育的硬件建设;推进了小学的体育教学。其教育价值是巨大而显现的。2、“迎青奥”不但提高了南京小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了小学生对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认识和理解,关注度明显提升,而且激发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明显改善了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对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迎青奥”使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加,次数明显增多,对小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学校为“迎青奥”开展的系列活动、大众媒体的宣传报道、家庭的影响是小学生获取奥林匹克知识和青奥会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迎青奥”对南京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要趁“迎青奥”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和教育。2、更好的营造全社会奥林匹克文化氛围。增进小学生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小学生不仅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青奥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3、提升小学体育的软实力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推动学校体育深化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