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政区划调整实践研究——以苏州为例
【6h】

行政区划调整实践研究——以苏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缘起

2.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可能创新及其局限

1.可能创新

2.困难局限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支点

(一)相关概念

1.行政区划

2.中央政府

3.地方政府

4.基层政府

5.中地关系

(二)主要理论

1.政府与社会关系理论

2.政府机构改革理论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理论

4.城镇化理论

二、国内行政区划调整情况与效用

(一)国内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1.省、直辖市调整情况

2.省内其他城市及省外部分城市调整情况

(二)国内行政区划调整效用

1.节约公共服务成本

2.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

3.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践

(一)苏州各区形成简介

1.苏州工业园区

2.姑苏区

3.吴中区

4.相城区

5.高新区、虎丘区

(二)背景、定位、指导思想

1.背景依据

2.目标定位

3.指导思想

(三)近年来实践情况

1.内聚,激发姑苏古城“核”动力

2.外拓,凝聚吴江新区向心力

3.中融通,统筹城区板块承载力

四、苏州行政区划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区划调整战略的边际效应扩展

1.挑战

2.对接合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公共资源、服务不足

2.归属感差,缺乏认同

3.职能定位模糊,存在“官本位”意识

(三)主要对策

1.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资源配比

2.多举措融合,构建文化认同

3.清晰职能定位,增强服务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令人瞩目。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体系、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发展空间狭小的限制。我国许多城市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摆脱城市发展空间的束缚,相继进行了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特别是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大中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变革城市行政区划成为一种扩展城市空间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也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由此带来的城市资源重新整合、管理制度创新以及如何加速城市的融合和发展等问题成为现实环境下新的研究议题。改革开放,全国看江苏,江苏看苏州,作为先行示范区的苏州在近些年也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选择苏州作为切入点,有助于把握改革发展前沿动态。
  社会不断变化,政府职能、管理幅度等也要随之调整,本文以苏州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拟从其调整实际情况出发,从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需要入手,着重介绍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析苏州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中的得失,并通过相关理论全面系统的分析原因,找出相应措施及对策,为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指导。
  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相关概念与理论支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行政区划调整情况等;第三部分是近些年来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践概述;第四部分是针对行政区划调整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对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来看,系统性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及其背后逻辑基础的文章相对比较少,以城市发展较为迅速的苏州为例的分析更是空白,本文相关理论为基础来考量城市区划调整,结合苏州发展的实际成果进行研究,这一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角度是本文试图创新之处。此外,通过对全国改革前沿城市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践活动的系统整理,结合苏州这些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认真查找问题原因,并试图提供解决对策,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苏州乃至全国行政区划的未来变化发展提出大胆猜想与改革思路,为以后具体的调整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