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
【6h】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动物实验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行为学检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5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英文缩写词汇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导致脑损害所引起的获得性智力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功能判定及药物研发依然是研究的热点。
  丁苯酞(n-butylphthalide, NBP)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和脑损伤、记忆障碍等疾患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NBP对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该药物临床治疗V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实验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实验两方面评价NBP治疗VD的疗效:1.动物实验将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分别运用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MWM)进行行为学检测。2.临床试验对55例VD患者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进行听觉认知电位P300、脑电图EEG、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测定,以探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1.动物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中,NBP治疗组与模型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B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
  2.临床试验55例VD患者在NBP治疗前、后的P300、EEG、TCD及MMSE各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尤其以治疗后3月各项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 NBP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NBP对VD患者治疗有效,多项检测指标均证实。且不良反应轻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