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癌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6h】

胃癌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胃癌多排螺旋CT征象与病理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测量及分析1 长度及厚度

四、CT判断胃癌TN分期的标准

五、病理判断胃癌TN分期标准

结果

一、胃癌长度和厚度

二、胃癌发生部位

三、胃癌CT大体形态

四、病灶强化程度

五、浆膜征象

六、胃癌CT-T分期

七、胃癌CT-N分期

讨论

一、胃癌的部位、大体形态、长度和厚度

二、病灶强化程度

三、浆膜征象意义

四、多排螺旋CT对胃癌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评价

五、本研究不足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初探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测量及分析

四、CT判断胃癌TN分期的标准参照文献[25, 26]。胃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参考AJCC胃癌TNM分期(2010年第7版)。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胃癌病灶长度和厚度

二、胃癌发生部位

三、胃癌CT大体形态

四、胃癌病灶强化程度

五、浆膜征象

六、胃癌浸润深度

七、胃癌CT-N分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胃癌多排螺旋CT征象与病理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价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与病理TN分期相关性及CT-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通过PACS收集50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CT检查的胃癌病例,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在ADW4.3工作站对图像重建与观察,分析病灶长度和厚度、部位、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浆膜征象、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并以病理TN分期为标准,分析总结CT胃癌征象与病理TN分期相关性及CT分期的准确性。检验显著性水平取值为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胃癌病灶平均长度为57.31±22.69mm;平均厚度12.64±5.21mm。胃癌长度和厚度与病理TN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好发部位是胃窦及胃底贲门部。大体类型为蕈样型胃癌最常见。胃癌的发生部位与胃癌T分期无相关性。胃癌大体形态与胃癌病理TN分期间没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ANOVA分析显示胃癌病理TN分期与病灶平扫和动脉期CT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灶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胃周脂肪模糊在T3期中最为常见;T1、2期中无浆膜高强化征,T4期浆膜高强化征占86.96%。浆膜征象与胃癌的T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
  64排螺旋CT诊断T1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17%、99.03%和90.46%。诊断T2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6.25%、93.62%和88.87%。诊断T3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11%、76.02%和87.67%。诊断T4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0%、98.27%和98.41%。CT诊断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2.70%。
  淋巴结短径≥6mm为标准(N分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14%、36.10%和56.86%;以≥8mm为标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72%、28.20%和57.65%;以≥10mm为标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17%、32.28%和62.43%。不同淋巴结短径为标准进行诊断的CT-N分期准确性u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在不同T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64排CT征象与病理TN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64排螺旋CT能够较为准确地地判断胃癌侵犯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对胃癌TN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组研究的三种淋巴结短径标准在判断N分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初探
  目的:通过对胃癌64排螺旋CT征象、TN分期与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CT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TN分期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通过PACS收集了4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病理分化评级及TN分期。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在ADW4.3工作站对图像重建与观察,分析病灶长度和厚度、部位、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浆膜征象、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CT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TN分期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胃癌病灶平均长度56.14±20.78mm;平均厚度12.37±5.16mm。胃癌病灶长度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482,P<0.001),病灶厚度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87,P=0.131)。胃癌常见发生部位是胃窦部,在累及全胃的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占52.94%。蕈样型胃癌占本组病例的79.86%,其中,中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共占82.49%,弥漫型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不同分化组间胃癌在平扫和动脉期病灶CT值间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1)。浆膜高强化征阳性病例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占52.94%。
  胃癌CT-T分期分别为T1期42例,T2期56例,T3期288例,T4期36例,在T3期中高分化腺癌只占1.74%,T4期中无高分化腺癌。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在三种径线标准CT-N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CT值在各分化组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CT征象(病灶的长度和厚度、病灶强化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浆膜高强化征提示病灶分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淋巴结平扫和强化CT值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