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
【6h】

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术前准备

3.骨缺损分类

4.手术方法

5.术后处理

6.疗效评估指标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翻修术的35例(3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岁。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32例,Vancouver B3型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2例,低毒性感染1例。术前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0例;根据 Paprosky分型:ⅡA型5例,ⅡB型9例,ⅡC型13例,ⅢA型8例。初次置换臼杯外径为46~52 mm,平均49.6mm。翻修臼杯外径为56~68 mm,平均60.4mm。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于术后20d发生假体脱位,对症处理后未再次发生脱位。1例患者于术后6年死亡,其余34例存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年,平均8.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46.4±1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0)。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泪滴外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除1例于术后10年出现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二次翻修术外,其余患者臼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
  结论: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具有操作简单,植骨量少,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