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临床研究
【6h】

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对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182例早孕流产患者,流产后第6~8天进行首次常规TVS检查,观察早孕流产后宫腔内膜清晰与否、是否有妊娠绒毛组织残留、残留物回声情况等二维声像图,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和/或子宫纵轴位宫腔前后径(A-P值)及残留物大小。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宫腔内残留物进行血流信号检测;运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ulsed wave ultrasound,PW)对血流信号作描记,获得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ity index,RI)值和子宫螺旋动脉RI值。对于TVS检查疑似不全流产患者均行清宫术取病理组织送活检;而TVS检查显示无明显不全流产证据的患者于流产后第13~15天复查TVS,再次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并随访至流产后首次月经来临。如复查疑似有不全流产可能,则行清宫术进行病理活检。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全流产组和完全流产组双侧子宫动脉RI值和子宫螺旋动脉RI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完全流产后第6~8天和第13~15天的子宫内膜厚度。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二维超声及CDFI对182例流产后患者的诊断效能;通过对子宫螺旋动脉RI值制作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出其诊断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最佳诊断界值,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同时完成二维超声和CDFI和PW检查的93例患者,采用□2检验比较二者在不全流产的诊断效能。
  结果:(1)不全流产组与完全流产组左侧子宫动脉RI值分别为0.804±0.089、0.796±0.09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7,P>0.001)。不全流产组与完全流产组右侧子宫动脉RI值分别为0.798±0.050、0.804±0.089,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P>0.001)。
  (2)不全流产组和完全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分别为0.540±0.037、0.618±0.09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P<0.001)。
  (3)完全流产组流产后第6~8天和第13~15天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470±0.175cm、0.664±0.305c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4,P<0.001)。
  (4)二维超声及CDFI对182例流产后(以A-P值≥1.0cm为诊断不全流产的标准)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43/45)、77.37%(106/137)、81.87%(132/182)、58.11%(43/74)和98.15%(106/108)。
  (5)根据子宫螺旋动脉RI值制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3,子宫螺旋动脉RI值在诊断不全流产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58,以RI≤0.58判断为不全流产,>0.58判断为完全流产,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36%(39/45)、73.91%(35/48)、79.57%(74/93)、75.00%(39/52)和85.37%(35/41)。
  (6)同时完成二维超声和CDFI以及PW检查的93例患者,两者诊断不全流产的效能比较:PW检查的敏感性低于二维超声和CDFI(95.56% vs.86.36%),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95,P=0.138);PW检查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和CDFI(35.42% vs.72.92%;64.52% vs.79.57%),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594,P<0.001;x2=19.619,P<0.001)。
  结论:完全流产后第6~8天子宫内膜厚度小于第13~15天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RI值判断不全流产价值有限;PW检查诊断不全流产的敏感性低于二维超声和CDFI,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和CDFI,子宫螺旋动脉RI值能够较好的鉴别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