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舍文学创作中华夏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建构
【6h】

老舍文学创作中华夏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早期三部曲”与创作偏见

第一节 “满族”定律:从满族的角度思考民族性

第二节 消极失望的创作心态

第三节 人物塑造的“符号化”

第二章 《猫城记》与“政治”隐喻

第一节 创作缘起

第二节 “我与亡友”

第三节 猫国的隐喻

第四节 “大蝎”的批判意义

第三章 《骆驼祥子》与“个体-家国”反思

第一节 祥子与骆驼

第二节 祥子的个人困境

第三节 祥子与社会悲剧

第四章 《四世同堂》与他族入侵的审视

第一节 华夏民族共同体的正面回应

第二节 《四世同堂》中的“旧”与“新”

第三节 《四世同堂》中的“满”与“汉”

第四节 “国民性”批判的延伸

第五章 《正红旗下》与未完成思考

第一节 回到起点--更高意义上的理性回归

第二节 半成品之下的老舍民族想象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清王朝覆灭之后,老舍开始走上创作道路。其创作中旗人身份满族特性和满人视角,都是老舍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着眼于从老舍创作出发,探究老舍有关华夏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建构的历程。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老舍的早期作品出发,探究老舍创作初期的思维视角。通过对《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这三部作品的文本研究,剖析老舍在批判国民性弊端中所存在的满族心态和偏见。第二章从《猫城记》文本分析老舍民族眼光从狭隘走向开放的创作过程,揭示老舍在作品中开始流露出对“华夏民族共同体”想象,从政治层面上完成了对民族共同体的初步建构。第三章解剖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探讨老舍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出发,思考“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命运走向。《骆驼祥子》通过对祥子个人的命运悲剧隐喻“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命运,从“个体-家国”的角度正面建构了对华夏民族共同体的想象。第四章通过对抗日题材作品《四世同堂》的分析,剖析老舍关于“华夏民族共同体”新的想象空间,深入文本,探究在与异族冲突、斗争的环境中,华夏民族共同体在存亡绝续之秋的应对过程及其隐含的可能性走向。第五章以老舍未完成的作品《正红旗下》为例,分析老舍在完成“华夏民族共同体”想象之后,如何又回到创作的起点,重新思考“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命运及其隐含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