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学结合”模式下江苏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的研究
【6h】

“工学结合”模式下江苏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序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

1.2.2 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与现状

1.2.3 健康的内涵及标准

1.2.4 关于体质的理论

1.2.5 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研究现状

1.2.6 社会适应能力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归纳法

2.2.5 比较研究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状况

3.1.1 大一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测试总分对比分析

3.1.2 大一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测试评价等级对比分析

3.1.3 大二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测试总分对比分析

3.1.4 大二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测试评价等级对比分析

3.1.5 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大一、大二时体质测试总分对比分析

3.1.6 全日制班级与工学结合班级学生大一、大二时体质测试评价等级对比分析

3.2 心理健康状况

3.2.1 大一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与全国青年组心理健康因子比较

3.2.2 工学结合班级学生大一、大二时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对比

3.2.3 全日制班级学生大一、大二时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对比

3.2.4 大二时全日制班级、工学结合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较

3.3 社会适应能力

3.3.1 大一时全日制班级与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3.3.2 全日制班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大一、大二时的结果与分析

3.3.3 大二时全日制班级与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对比分析,唤起人们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视,为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及改革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随机选择分布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三所同时开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和“普通全日制”教育模式专业的公办、民办院校学生为调研对象,其中普通全日制学生800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学生800人,合计1600人;普通全日制班级按照“一体化型”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工学结合班级采用“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方法等综合研究方法,比较一年前、后该批学生在各自的教育模式下体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1)入学初:①体质健康方面——全日制班级的学生与“工学结合”班级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均不理想,大部分成绩处于及格水平,合格率低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85%合格率,但全日制班级学生与工学结合班级学生入学前体质无显著差异。②心理健康方面——全日制班级的学生与“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平均水平,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指数全日制班级的均高于“工学结合”专班,但无显著性差异。③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全日制班级与“工学结合”班级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处在一个很不理想的状况,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各个班级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经过一年培养后:①体质健康方面——“工学结合”班级学生体质测试平均分有显著性下降,而全日制班级学生的体质测试平均分有所提高。②心理健康方面——全日制班级和“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改善,各项心理指标都有提高,特别是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项因子上,“工学结合”班级比全日制班级有显著性提高。③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全日制班级和“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性提高,“工学结合”班级学生的显著性更大。
  结论:(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育教学计划与方法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有所欠缺,学生体质出现下滑趋势。(2)通过大学一年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普通人才培养模式有优势。(3)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所改善,尤其在心理健康的某些因子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普通人才培养模式更有效,且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