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为例
【6h】

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4、典型事例研究法

5、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创新之处

2、主要不足之处

一、公共精神概述

(一)公共精神的涵义及基本要求

1、公共精神的内涵

2、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精神的特征

1、公共性

2、公民性

3、参与性

4、多样性

5、辐射性

二、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及其培育的时代价值

(一)过渡型社区的生成及其居民公共精神的内涵

1、过渡型社区的形成背景

2、过渡型社区的概念及特点

3、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内涵

(二)培育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价值所在

1、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市化进程

2、有利于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3、有利于基层民主自治,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有利于增强社会信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现状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2、数据说明

(二)基于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1、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缺失的表现

2、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共精神的培育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人民利益观

3、普及科学发展观

4、贯彻公平正义原则

(二)政府社区通力协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1、转变集体经济增长方式

2、健全集体经济保障制度

3、盘活社区周边存量土地

4、保持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活力

5、做好商铺租赁工作

6、加强消费品综合市场的整治工作

(三)建设社区民主自治,提高居民政治主体意识

1、优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2、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主体意识

3、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4、健全社区相关法律法规

(四)合理定位社区居委会职责,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1、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解决居民生活难题

2、利用网络宣传公共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活动

(五)促进居民个人积极参与,做社区生活的主人翁

1、学法普法,强化法制意识

2、自主参与,培养权利意识

3、投身公益,增强责任意识

4、平等守信,孕育睦邻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共精神是一个模糊的、需要界定却又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它具有公共性、公民性、参与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辐射性等特点。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逐步展开,城郊的乡村也被卷入这城市化的滚滚巨浪之中,由此产生了一种既不属于城市又有别于乡村的新型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受到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过渡性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过渡型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的几个典型的过渡型社区为例,对过渡型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现状展开调查并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培育过渡型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论文正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公共精神概述。主要包括公共精神的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公共精神的特征分析三个方面。第二部分: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及其培育的时代价值。探讨了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概念及其生成背景,阐述了培育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基层民主自治,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社会信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三部分: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从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的六个过渡型社区展开问卷调查,围绕调查数据和访谈笔录,总结出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缺失的表现,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着重提出一些实用的可行性建议和具体措施。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以政府、社区、居民个人为主体,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着手,通过夯实社区物质基础、建设社区民主政治、营造社区特色文化、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等措施,更好更快地促进过渡型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的培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