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活性变化的意义
【6h】

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活性变化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病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危险分级:

(二)MRD筛选和监测:

(三)治疗方案:

(四)疗效评估:

(五)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六)PEG-Asp活性测定:

(七)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疗效评价:

三、PEG-Asp活性测定:

四、不良反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比较,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中的应用,以及PEG-Asp体外活性变化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24例初诊ALL患儿,PEG-Asp组51例,L-Asp组73例,评价两组在诱导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疗效。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15例初诊ALL患儿,均在使用国产培门冬酶后D1、D15天监测PEG-Asp活性及底物浓度。
  结果:①入组患儿共124例,两组初诊患儿在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急性胰腺炎、血栓形成、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EG-Asp组具有较高的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与L-Asp组比,APTT、PT延长及FIB、AT-III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PT均以1级障碍为主,FIB均以2、3级障碍为主。③PEG-Asp组51例,CR率90.2%,总有效率94.1%;L-Asp组73例,CR率91.8%,总有效率9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④诱导治疗中,D1天血清PEG-Asp活性均值为289.27±260.193IU/L,D15血清PEG-Asp活性均值为466.20±273.978IU/L(最低下限值为75 IU/L);D1、D15血清门冬酰胺(ASN)底物浓度低于最低下限值(150ng/ml)。
  结论:⑴PEG-Asp与L-Asp在儿童ALL诱导化疗中疗效无差异;⑵与L-Asp组相比,PEG-Asp组在凝血功能异常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较高;⑶监测PEG-Asp活性和底物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其是否有治疗效价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