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生”媒体再现研究:以台湾主流报纸为观察
【6h】

“陆生”媒体再现研究:以台湾主流报纸为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理论概念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样本选取

第二节 类目建构

第三节 信度检测

第三章 三报“陆生报道”之样本研究分析

第一节 研究样本资料分布情况

第二节 三报有关“陆生报道”之比较分析

(一)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报道版面比较

(二)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报道篇幅比较

(三)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报道主题比较

(四)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消息来源比较

(五)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报道倾向比较

(六)三报( 2011-2015)“陆生新闻”群体特征指涉比较

第三节 特定样本资料文本分析

一、热点主题报纸表述的场域

二、对刻板印象的检视

三、两岸国家认同问题

第四章 对陆生报道媒介再现的思考

第一节 陆生报道的框架特点及成因

一、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看陆生报道框架

二、陆生报道框架的政治捆绑

三、陆生报道服务多元复杂的社会意识

第二节 陆生报道的传播影响

第三节 对两岸青年问题的思考与建言

一、摒弃“政治”,客观报道新闻

二、树立“文化认同”,推动青年交往

三、换位思考,百闻不如一见

第四节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文本分析编号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的逐步深入,陆生赴台求学成为两岸连结彼此的重要纽带。莘莘学子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未来,深化两岸青年互相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打下基础,有利于海峡两岸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
  本研究基于媒体对陆生新闻的报道,检视台湾主流报纸新闻中所再现的“陆生”形象,借由观察新闻媒体如何再现台湾社会中的陆生,探讨在两岸关系的复杂背景下,台湾社会如何看待来自对岸的“陆生”。本文以2011至2015年《联合报》、《中国时报》及《自由日报》的相关报道为考察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总体在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篇幅、报道倾向、报道消息来源及陆生群体特征等方面的媒介再现。通过不同报纸间的横向比较,考察持不同党派立场的报纸在陆生报道中的不同特点、再现方式、其中涉及关于“他者”的刻板印象和文化认同的差异以及报道框架的建构策略。
  研究发现,首先,陆生新闻总体而言多半出现在地方新闻及两岸新闻版面,且以301-600字以内的篇幅为主,报道主题则分布在“招生教育”和“公共服务”上,以中性报道居多。其次,不同属性的报纸在报道陆生议题时展现了在报道版面、报道主题、报道倾向等多方面的差异。此外,新闻媒体在描述陆生的群体特征时,较着重素质技能,对其他特质较为忽略,此种报道方式对于陆生形象建构较为单一,易形成刻板印象。
  本文最后试图分析媒介再现背后的报道原因和可能造成的传播影响,也对此做了在“一个中国”背景下,有关两岸青年问题的延伸性思考,重申了媒体在报道陆生新闻时应持有的客观立场,并探讨两岸青年未来深入交流的可能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