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宝石CT低剂量颅脑灌注应用研究
【6h】

宝石CT低剂量颅脑灌注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CT低剂量颅脑灌注应用研究进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宝石CT低剂量、低扫描时间、低浓度造影剂灌注的可行性。
  方法:
  1.动物实验:用动物模型实验低剂量的可行性,即低剂量灌注实验。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每只分别用固定管电压80kV及三组管电流80、50、10mA行颅脑CT灌注,采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ASIR),比较三组方案的有效剂量(E)、灌注参数CBF、CBV、MTT值及功能图信噪比(SNR),并主观评价图像质量。
  2.临床实验 A组:按相同的临床分型筛选60个拟慢性脑缺血病人并随机分为三组,管电压固定为80kV,管电流分别为150mA、100mA、80mA行灌注成像,采用ASIR加权算法,同样比较有效剂量,灌注参数值及SNR。B组:慢性脑梗塞病人6例,同一病人分别用固定管电压80kV及两组管电流150mA、80mA行颅脑灌注,间隔24小时,分析方法同A组。
  结果:
  1.动物实验,三组灌注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39、0.87和0.17mSv,50mA组较80mA组减少约37.41%,10mA组较80mA组减少87.77%。三组灌注参数CBF、CBV、MTT均值间差异为80mA与50mA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80mA与10mA组、50mA与10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CBF、CBV、MTT)SNR分别为(13.39±3.50、10.18±2.39、10.55±2.13)、(12.89±6.29,9.79±4.30、10.37±3.46)、(12.02±4.78,9.07±3.39、9.19±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80mA与50mA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mA较10mA、50mA较10mA组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面,80mA与50mA组间无明显差异,10mA组较80mA、50mA组间有差异。
  2.临床实验,A组三次灌注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37、2.11、1.79mSv,100mA组较150mA组减少37.39%,80mA组较150mA组减少约46.88%,三组扫描所得灌注参数(CBF、CBV、MTT)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00mA组与150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mA组较80mA组、100mA组较80m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功能图(CBF、CBV、MTT)SNR分别为(4.61±0.45,4.29±0.59,3.98±1.19)、(4.41±1.07,4.17±1.84,4.09±2.21)、(4.13±0.76,3.89±1.57,3.67±1.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mA组较150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80mA较150mA组稍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两次灌注有效剂量亦为3.37、1.79mSv,80mA组较150mA组减少约46.88%,两组灌注参数(CBF、CBV、MTT)均值间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功能图(CBF、CBV、MTT)SNR分别为(4.70±1.13,4.16±1.10,4.12±1.45)(4.15±1.19,3.79±2.06,3.70±2.56)。80mA较150mA组亦稍减低。图像质量评价方面,150mA组较100mA组无明显差别,80mA组较150mA组稍减低。
  结论:从动物实验可知宝石CT应用ASIR加权算法,可明显降低灌注剂量,即低剂量灌注,并且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低剂量人脑灌注的可行性,可见80kV/100mA低剂量颅脑灌注相对于灌注成像条件80KV/150mA,有效剂量降低37.39%,灌注参数值及客观指标SNR无差异。80kV/80mA灌注参数值及SNR较80kV/150mA灌注结果稍减低,有统计学差异,亦可明显发现病灶,仍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