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6h】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方法

2.1 相关理论

2.2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

第3章 苏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3.1苏州市区域概况

3.2 数据来源

3.3 苏州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3.4 苏州市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分析

第4章 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4.1 苏州市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4.2 苏州市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4.3 苏州市生态足迹消费结构不合理

4.4 苏州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不断降低

4.5 苏州市土地承载力供给不协调

第5章 苏州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5.1 STIRPAT模型及指标选取

5.2 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6章 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6.1推动人口结构转型,从人口大市向人力强市转变

6.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消耗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

6.3积聚科技创新动能,从产业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6.4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从经济导向向生态导向转变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探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生态环境负荷评价方法,通过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能源转化为相应的土地面积来评估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直观且便捷,因此在世界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广泛地应用。
  本文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在2005-2014年的生态足迹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从时间上看,尽管苏州市生态足迹在这十年间有所下降,但是生态承载力下降幅度更大,导致苏州市生态赤字不断扩大。从空间上看,将苏州市划分为市区、吴江区、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太仓市六个地区,对苏州市在空间分布上所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比对和分析,发现苏州市区和昆山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而太仓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所有地区中最低。同时,本文引入了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生态经济发展能力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土地承载力协调系数等指标来综合考量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虽然苏州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生态压力指数有所下降,但仍整体呈现出生态足迹消费结构不合理、土地承载供不应求、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不断降低的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STIRPAT模型对苏州市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与生态足迹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科技水平与生态足迹呈负相关关系且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苏州市实际发展状况,从人口、经济、科技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四个方面对缩小苏州市生态赤字、降低生态承载负担、提高苏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