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30年中国主流纪录片纪实精神发展研究
【6h】

近30年中国主流纪录片纪实精神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主要研究方法、创新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望长城》及其纪实精神的开端

一、《望长城》得以成功的客观条件

1.政治生态的宽松

2.大众文化的兴起

3.中日合拍的启迪

二、《望长城》的纪实观念

1.拍摄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2.记录过程并揭示真相

三、《望长城》的纪实手法

1.不再主题先行

2.忠实记录本体

第三章 《纪录片编辑室》《生活空间》的继承发展

一、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与纪实观念

1.关注百姓生活理念的继承发展

2.纪实手法的延续

二、小人物构建的纪录片生活景象

1.提升平民视角

2.延续纪实手法

第四章 纪实精神的当代式微

一、纪实精神当代式微的主要表现

1.纪录片创作重视历史人文题材而忽略现实题材

2.纪录片栏目的娱乐化倾向

二、纪实精神当代式微的主要原因

1.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

2.消费主义影响日益扩大

第五章 纪实精神的坚守与重启

一、纪实精神的坚守

1.在商业化潮流中坚守现实题材创作

2.在社会现场坚持尊重事件自然逻辑的纪实拍摄

二、重启纪实精神的理念及方法

1.纪实理念的拓展

2、纪实内容及主题表达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辉煌时期。在这一阶段,《望长城》作为一股清流将中国纪录片人的创作观念进行了更为彻底的颠覆。更多进行随机跟踪拍摄,用尽可能客观记录的方式拍摄大量同期声影像素材,即通过原汁原味记录生活的方式来呈现出生活本身的魅力及丰富的表达可能。这种创作方式因其贴近平凡人的生活在国内激起了极大的观看热情,很多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纪录片的诚意和温度,也第一次在茫茫的历史汪洋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随后,这种纪实精神被更多纪录片创作者所承袭,并催生了相关纪录片的栏目化发展,其中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上海台的《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当中。随着纪实理念在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影响扩大,它的发展也出现了单一化和表面化的问题。在以收视率为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生命线的电视传播体系中,越来越多的纪录题材和纪录手法被引入,在促使纪录片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使纪录片发展陷入有点混乱的困境,特别是导致纪实精神的式微,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在政策推动和纪录片创作者的坚守之下,一些具有纪实精神的纪录片始终在场并再次走向前台,虽然在数量上目前依然处于小众地位,但是依旧透过相关作品传达出其极具魅力的思想文化价值。
  本文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纪录片纪实精神比较重要的开端、发展、式微、坚守与重启各个相关环节的发展及嬗变过程来开展。全文各章的主要内容为:纪录片《望长城》纪实精神的深远影响;《纪录片编辑室》、《生活空间》对纪实精神的继承发扬;纪实精神在当代纪录片丰富发展进程中的式微现象;当代纪录片创作对纪实精神的努力坚守与重启。全文基本遵循时间逻辑来分析纪录片纪实精神的发展及内在价值,也努力通过时代环境与产业环境方面来探究纪实精神式微的原因以及当代纪录片纪实精神的传承与嬗变,以及中国纪录片如何适应新的时代环境继续很好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