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观念与制度——汉代陶俑艺术研究
【6h】

观念与制度——汉代陶俑艺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1.2 篇章与结构

1.3 发现与研究学术史(发掘与遗存概述与学术史研究综述)

1.4 历史时代背景

1.4.1 政治背景

1.4.2 社会观念

1.4.3 丧葬陵墓制度

第二章 场景与现实

第三章 人偶与偶像

第四章“仙山”异象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汉王朝统治长达四百多年,创造了包括宫寺墓室壁画、画像石砖、漆器、帛画、篆刻玺印、大型石雕等一系列的文化。汉朝的文化是多元的,它上承秦代,沿袭了先秦诸国的多样体制特色,吸收了北方中原地区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南方楚地文化背景,在各方面来讲是一个文化上全面树立的开端时代。
  墓葬是考古学上对坟墓的称呼,墓葬文化在中国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墓葬也是我们所知的最源远流长得一种综合性建筑和艺术传统,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和礼制艺术(如佛教、道教艺术)有着长得多的历史,并且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墓葬传统不但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也发展出了一套与本土宗教、伦理,特别是和中国人生死观和孝道思想息息相关的概念系统。研究、了解这些语汇和概念对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制作和美学价值有极重要的意义。而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导致产生的大量墓葬物质遗存,随着近年考古文物遗迹的不断发现,成为我们研究窥探汉代物质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两汉的墓葬美术遗存中,俑因其出土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涉及地域广泛,形态特征明显,几乎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视觉语言体系,本文主要从立体造型艺术的角度出发,选取陶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重点讨论,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汉代陶俑只是汉代塑像造型艺术体系的一部分,并不能全面代表汉代的最高水平,即是大部分目前出土西汉的俑都是与皇室集团相关的高级墓葬及陪葬墓,笔者并不因此就认同汉代陶俑即是汉代雕塑艺术的精华的观点。但因其大批量的涌现,且两汉时间与地域跨度大,陶俑种类区别与流变明显,且与人殉与生死观念的紧密相联,造型样式与内容题材充分显示了许多观念制度性特征与差别,具有强烈的叙事性质,同期难以找到与之相对等立体造型体系遗存,鉴于此,从陶俑入手,对其题材母题的形成,风格图式的源流,材料形式的选择,组合形式和呈现方式的成因,以及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观念的研究探讨,助于我们全方位的了解其艺术价值,对中国早期塑像传统的追寻与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角度途径。

著录项

  • 作者

    潘曦;

  •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 授予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胜;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陶瓷、漆器;
  • 关键词

    陶俑艺术; 造型设计; 汉代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