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EAAs的影响
【6h】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EAAs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1.2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1.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现状

2.中医对痛证中涉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论述

3.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

2主要仪器设备

3方法与步骤

4统计分析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学观察结果

2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L4-6脊髓节段EAAs含量的影响

3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微透析液中EAAs含量的影响

讨论

1.关于穴位的选择

2.动物模型的选择

3.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4.脊髓EAAs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5.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EAAs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取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研究表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通过参与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而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脊髓EAAs在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本研究依据现代研究结果,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模型,通过观察电针对SNI模型大鼠痛阈及相应脊髓节段EAAs的影响,以初步探讨脊髓EAAs在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模型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实施SNI手术,术后从造模组中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分别于SNI术前、术后第1、4、7、10天和第6次治疗后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学及测定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1天开始电针治疗,取术侧“环跳”和“委中”穴。通过脊髓微透析技术,应用邻苯二甲醛(O-Phthaladehyde,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o Liquid Chroma tography,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脊髓匀浆液及脊髓微透析液中EAAs的含量。
   结果:1、SNI术后大鼠机械痛阈显著下降,出现术侧机械性痛觉超敏和自发性痛行为。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进行性下降,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各组大鼠热痛阈在观察期间未见明显变化.2、模型组脊髓匀浆液中G1u和Asp的含量较假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脊髓匀浆液中Glu和As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模型组脊髓微透析液中G1u和Asp含量较同时段假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电针组脊髓微透析液中G1u和Asp含量较同时段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电针可以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镇痛作用。通过降低脊髓EAAs的含量从而减弱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可能是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