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临床观察
【6h】

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理论探讨

一、西医学对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的认识

1、痛风、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三者之间关系

2、西医学对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发病机理的认识

3、西医学对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的治疗

二、中医学对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的认识

2.1疾病范畴

2.2病机特点

2.3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临床特点

2.4导师关于本病的学术思想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

1.2一般情况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

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临床研究方法

6.主要观察指标

7.疗效标准

7.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7.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7.3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分级标准

8观察结果

8.1两组病例总疗效比较

8.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8.3中医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8.4关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8.5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8.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比较

8.7两组患者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8.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比较

8.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ALB、A/G的比较

8.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讨论

一、疗效分析

二、对本病病机的新认识

1、合病

2、肾劳

3、气阴两虚湿浊证在本病中的重要地位

4、痹证必有瘀

三、关于理法方药的探讨

四、方中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探讨

五、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导师认为痛风性肾病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痹证与肾劳的合病。在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中,气阴两虚湿浊证是本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针对气阴两虚湿浊证开展中医临床的诊疗,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因此创立了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观察,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蠲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在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关节症状方面作用,并与炎琥宁组进行对照,探讨护肾蠲痹汤的疗效机理,为临床痛风性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将30例符合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蠲痹汤,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320mg静滴,14天为一疗程,一般观察1-2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浆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清胆固醇(CHO)、血清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球比(A/G)实验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率为73%,对照组总疗效率为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上比较,治疗组疗效率为93.3%,对照组疗效率为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血UA、Scr水平,提高Ccr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对治疗前后血WBC、RBC、Hb、AST、ALT,ALB、A/G、CHO、TG水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对血常规、肝功能、血脂无明显影响。(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关节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关节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上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在关节疼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护肾蠲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气阴两虚湿浊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