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影响差异及机理研究
【6h】

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影响差异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论文说明: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声明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肥胖病认识

1.古代文献对肥胖病的认识

2现代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

二.西医对肥胖病认识

1.西医对肥胖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西医对肥胖病的治疗

3.结语

三.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1.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用穴分析

2.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实验研究进展

3.结语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分组及处理方法

1.3取材方法

1.4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2.1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体重相关参数的影响

2.2电针对实验大鼠不同部位脂肪量的影响

2.3电针对实验大鼠血脂及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2.4电针对实验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AI的影响

2.5电针对实验大鼠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神经肽Y和胆囊收缩素的影响

2.6电针对实验大鼠弓状核和孤束核中Ob-R和Ins-R表达的影响

2.7外周LEP和INS与中枢相关受体基因表达的关系分析

3讨论

3.1目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主要组穴原则分析

3.2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肥胖大鼠体重减轻规律的分析

3.3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肥胖大鼠脂肪减少的分析

3.4电针不同部位对脂肪细胞分泌相关因子影响的分析

3.5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胆囊收缩素的影响分析

3.6不同部位穴位针刺的不同作用机制分析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穴位电针刺激对食源性肥胖大鼠减肥效应的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可能作用机制,探索针灸减肥的穴位部位特异性,以便优化针灸减肥选穴方案。
   方法:
   运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4个月后,将造模成功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腹部组(双侧“天枢”穴)、上肢组(一侧“曲池”“合谷”穴,左右交替)、下肢组(一侧“后三里”“内庭”穴,左右交替)和模型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同样束缚但不电针;电针组,电针频率2/15Hz,强度2mA,每次治疗15min,每6天休息1天,共观察39天,治疗或束缚33次。比较各实验组治疗前后大鼠体重、体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肪细胞分泌相关因子、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以及下丘脑和脑干相关受体表达的差异。
   结果:
   电针对体重体脂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针腹部穴位组和针下肢穴位组体重降低率与针上肢穴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0.0031);治疗第1周,针腹部穴位组和针下肢穴位组减重与针上肢穴位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00,0.000),而治疗第2周后,三组大鼠减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比较: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对血脂及游离脂肪酸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三组间差别多无显著性(P>0.05);
   电针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AI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三组间差别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电针对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神经肽Y和胆囊收缩素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上肢穴位组虽可提高脂联素水平,但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针下肢穴位组和针上肢穴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电针三组间比较差别多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对弓状核、孤束核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表达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能显著回升相关受体的表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不同部位穴位电针激对肥胖机体的调节存在相对性差异:针灸减肥通过中枢和外周两个途径影响肥胖机体摄食调控系统而实现,针下肢穴位可能偏于中枢神经长期影响,而针腹部穴位可能偏于外周调节,不同部位穴位电针作用的途径和靶点可能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