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6h】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 言

1.1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2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概述

2.1 留守少年的定义与范围

2.2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必要性分析

2.3 留守少年的法制教育

3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3.1 微观分析留守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3.2 宏观分析留守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4 留守少年法制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4.1 社会风气的影响

4.2 新经济环境下互联网的影响

4.3 学校教育环境的原因

4.4 留守少年家庭的原因

4.5 留守少年的学法兴趣和热情不高

4.6 对留守少年的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强

4.7 供奉式的法制教育方式缺陷

5加强留守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5.1 为留守少年的成长提供软实力支持

5.3 提升学校法制教育效益

5.4 有关部门严格把关互联网、书籍等传播内容

5.5 丰富法制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5.6 崇尚自然法则,强化家和爱的观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因城乡经济、区域经济不协调,引发大量劳动力以商业为主要目的转移,导致与父母或父(母)长期分离由父(母)一方或(外)祖母、亲戚、朋友等管理和教育的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是农村留守少年和城市留守少年的总称,与留守儿童的区别在于年龄的限定范围。又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性断乳期,初高中学习阶段,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持久性差,易出现学习障碍;身心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突出。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管教和引导,易产生孤独、迷茫、偏激、抑郁等消极情绪;欲望膨胀、渴望独立、关注异性,但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判断认知能力有限,性安全、性健康知识缺乏,易成为行为激进者、消极厌世者、犯罪者、受害者。本文把留守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规范留守少年行为的可行性对策,通过加强留守少年法制教育,有效预防和解决一系列留守少年问题。
  本文以思想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提炼观点,运用规范分析法分析问题。从留守少年自我教育能力,家庭法制教育现状,学校法制教育实施情况,社会法制环境现状等方面明确留守少年法制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社会为辅助,留守少年为主体提出对策。政府应增加法制教育投入,净化多媒体及校园周边的文化环境;社会组织和法律援助机构应积极参与,改善社会法制环境;学校应完善教学设施,实现学校法制教育教材、师资、课时、目标等全面到位,提供学习、生活、发展“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家庭责任感;保护留守少年求知欲、创新能力,增强留守少年自主学习意识和验证法制知识价值的能力等。突出集体认同、个人权威、同伴关系、父母与老师的期望、教师的思想品质及榜样示范对留守少年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完整、家庭氛围、父母婚姻观、父母的行为与思想对留守少年内在约束力形成的影响,鼓励父母转变为“同伴”身份,与留守少年共同学习法制知识。
  另外,运用中西文化、道德与法制及自然法则的相关知识提升留守少年的认知判断能力,从而强化留守少年的法制观,把留守少年培育成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合格的中国公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