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研究
【6h】

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古代医家认识

1.1 病名、病因和病机

1.2 辨证论治

2.近代医家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法探讨

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3.1 呼吸道的生理解剖的相关性

3.2 病名、病因

3.3 发病机制

3.4 UACS的治疗

3.5 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程

2.3 观察项目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统计证型

3.1 证型统计

3.2 兼夹证证型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统计

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4.1 两组咳嗽消失率临床疗效等级比较

4.2.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变化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4.5 生活量表积分评定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2.证治特点

2.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基本病机

2.2 风痰恋肺证治特点

3.治疗方法

4.方义分析

4.1 方义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5.导师治疗本征的临床经验

5.1 导师对本病的证治特点经验总结

5.2 导师运用“整体观念”、“异病同治”在本病治疗上的认识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运用整体观念,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证治进行探讨,总结导师运用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经验,验证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本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风痰恋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风痰恋肺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方法,在随机表上查出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各20例,并确保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接近(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给予疏风宣肺、化痰利咽基本方(中药颗粒剂):辛夷10g、麻黄5g、杏仁10g、桔梗5g、生甘草5g、射干10g、薄荷6g、牛蒡子10g、生牡蛎25g、海浮石20g、桑叶10g、生姜10g。同时根据本病病机及其常见兼夹证,选择对应治法及加减用药。对照组:服用模拟包装的“疏风宣肺止咳颗粒剂”及其加减方。用法、服法、疗程同治疗组。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并参考Hys咳嗽症状积分表[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各组症状及局部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结果]
   1.疗效分析:
   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为30%,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35%,无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经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为25%,显效率为5%,有效率10%,无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40%,经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疗效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这一基本法则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型)疗效确凿。
   2.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经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经治疗后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比较,积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咯痰、咽部异物感、鼻后滴流感及鼻涕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鼻塞及咽痒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说明,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能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相关症状和局部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作用确凿。
   [结论]本课题通过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患者临床观察,在中医“整体观念”及“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运用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疗效与安慰剂组比较分析,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总有效率达到8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