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6h】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收集19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和检查结果,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从而分析证型与这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提供客观化中医证型诊断依据,为其中西医结合调理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选入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风湿性心脏病术前患者共195例。
   (1)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
   (2)记录患者术前生化检查中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数值。
   (3)记录心脏彩超中左室射血分数(EF)值。
   (4)术前行六分钟步行实验,记录步行距离,并加以分级(Bittner标准)。
   (5)术前对患者行中医证型辨证、结合症状、主诉判断心功能分级(NYHA)。
   (6)按照中医证型对病例进行分组,讨论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EF)值、六分钟步行实验分级(Bittner标准)的差异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结果:
   1.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心脉瘀阻31例,心脾两虚58例,气阴两虚79例,心肾阳虚27例
   2.19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83±9.38岁,患者年龄分布集中于50-59岁之间。男性、女性患者的所占百分率分别为33.85%、66.15%。
   3.各中医证型在样本中所占比例大小:气阴两虚(40.5%)>心脾两虚(29.7%)>心脉瘀阻(15.9%)>心肾阳虚(13.8%)。
   4.各中医证型组中性别分布、身高、体重、血压、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5.各中医证型组中术前肌酐(SCr)存在差异,经两两比较,本例研究中心脉瘀阻组高于心肾阳虚组(p<0.05/3)
   6.心功能Ⅱ级中气阴两虚和心脾两虚的所占比例较高,心肾阳虚和心脉瘀阻较少;心功能Ⅲ级中心脉瘀阻比例较高,其余证型比例相对均衡;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较多。
   7.中医证型组间EF值水平: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心肾阳虚证组间EF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6=(bonfferoni校正)。
   8.中医证型组间六分钟步行实验分级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气阴两虚与心肾阳虚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心脾两虚与心肾阳虚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3)(bonfferoni校正)。
   结论:
   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较为常见,心肾阳虚属于风湿性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其术前中医证型体现了该病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
   2.心功能分级、EF值水平、六分钟步行实验分级与中医分型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前风湿性心脏病辨证分型的参考。
   3.心功能逐渐恶化(心功能分级Ⅱ-Ⅳ)的过程中,由原本气虚、阴虚和血瘀为主的特点,逐渐转向心和肾改变,形成后期心肾阳虚的病机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