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加减当归四逆汤对阳虚血瘀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VEGF、CD62p的影响
【6h】

加减当归四逆汤对阳虚血瘀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VEGF、CD62p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西医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1.1 病名及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1.4 西医定义

1.5 西医对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1.6 西医诊疗手段

2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2.1 出处及方义

2.2 当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2.3 当归四逆汤加减的意义

3.阿斯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3.1 阿斯匹林历史渊源

3.2 机制

3.3 临床观察

4.VEGF及CD62p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观测指标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3.3 治疗前后ABI、TBI的比较

3.4 治疗前后下肢血管内径比较

3.5 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3.6 治疗前后CD62p、VEGF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关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2.1 加减当归四逆汤对LEAD阳虚血瘀证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2.2 治疗前后ABI与TBI的分析

2.3 加减当归四逆汤对下肢动脉彩超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

2.4 加减当归四逆汤对阳虚血瘀型LEAD患者CD62p、VEGF的影响

2.5 加减当归四逆汤的安全性

3.展望、体会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异,探讨加减当归四逆汤对阳虚血瘀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VEGF、CD62P及中医症状积分、ABI、TBI、下肢血管内径、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
  方法:受试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拜阿斯匹林100mg,每晚1次口服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加减当归四逆汤的中药汤剂,处方为:当归、桂枝、附子、丹参、干姜、细辛、通草、甘草八味。每剂取药汁300ml,分为早晚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算并记录以下指标:1.中医症状积分2.ABI和TBI3.下肢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4.VEGF、CD62P。并注意监测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
  结果:治疗组对中医症候下肢疼痛、苍白、畏寒、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脉沉细涩和积分合计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BI、TBI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差异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下肢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对右侧足背动脉内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侧腘动脉、左侧足背动脉流速峰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右侧足背动脉改善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下肢血流速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侧腘动脉治疗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62p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EGF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VEGF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加减当归四逆汤和阿斯匹林均可以改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流变指标,从而有效改善血管功能。但加减当归四逆汤在减轻阳虚血瘀症状,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方面更有优势,可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