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肝通络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化肝通络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病理及分期

1.4 诊断

1.5 治疗

1.6 预后

2 中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2.2 化肝通络方预防性给药药效及机制研究

2.3 化肝通络方治疗性给药机制研究

2.4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3.2 化肝通络方预防性给药药效及机制的研究

3.3 化肝通络方治疗性给药机制的研究

第三部分 讨论

1 化肝通络方的组方分析

2 中医学对PBC的认识

3 PBC模型的建立

3.1 理想的PBC模型需具备的条件

3.2 PBC的建模方法

3.3 本实验所选的造模方法及结果分析

4 化肝通络方对PBC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4.1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PBC发病的联系

4.2 实验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验证化肝通络方预防性给药的疗效,探索化肝通络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1)PBC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于第16、20、24周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MA-M2,并行肝脏H&E病理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2)化肝通络方预防性给药药效及机制研究:雌性C57BL/6小鼠给予poly I∶C腹腔注射复制PBC模型,并从造模起予以化肝通络方灌胃,行预防性治疗。第20周时,通过肝脏生化指标、AMA-M2及肝脏HE染色验证预防给药组的疗效,另外通过免疫组化及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3的表达,探索本方作用机制。(3)化肝通络方治疗性给药机制研究:PBC模型成立后,分别给予化肝通络方、阳性药(熊去氧胆酸)及二者联合治疗,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通过免疫组化及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3的表达,探索本方治疗PBC的作用机制。
  结果:(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的建立:第24周时,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ALT、AST、ALP、TBIL、AMA-M2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学表现为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明显肿胀,部分胆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不完整,免疫组化可见散在深染的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空白组肝组织学大致正常。(2)化肝通络方预防性给药药效及机制研究:预防给药组小鼠肝脏生化指标、AMA-M2、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ALP、GGT、TBIL、AMA-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及PCR检测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的表达,结果发现预防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组尤为明显,其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肝通络方治疗性给药机制研究:免疫组化及PCR检测显示,治疗给药组较模型组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Smad3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具有遗传易感性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能够成功建立PBC动物模型;(2)预防性给予化肝通络方,通过改善肝脏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血清AMA-M2能够减慢PBC的进展;(3)化肝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递,从而实现对PBC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