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雷火灸热敏穴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研究
【6h】

雷火灸热敏穴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流行病学研究

2.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分型与诊断标准

2.3 治疗现状

3.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分型

3.3 治疗现状

4.艾灸的概述

4.1 艾灸的物理学特性

4.2 艾灸的药理学特性

4.3 艾灸的作用

5.雷火灸的概述

5.1 雷火灸的概念

5.2 雷火灸与传统艾灸的区别

5.3 雷火灸的作用

5.4 雷火灸的运用

5.5 雷火灸的施灸手法

6.热敏穴的概述

6.1 热敏穴的概念

6.2 热敏穴定位

6.3 热敏穴数量的选择

6.4 热敏穴的临床应用

结论

研究目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设备情况

2.2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观测时点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有效率比较

3.3 疼痛程度比较

3.4 日常生活影响比较

3.5 颈部活动度范围比较

3.6 不良事件分析

4 讨论

4.1 雷火灸热敏穴干预的有效率分析

4.2 雷火灸热敏穴对疼痛的干预分析

4.3 雷火灸热敏穴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干预分析

4.4 雷火灸热敏穴对颈椎活动度范围的干预分析

5 结论

6 课题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创新性

6.2 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观察雷火灸热敏穴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规范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按入组先后,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两组均在针刺疗法基础上进行,对照组给予艾灸经验穴治疗,试验组先探查出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热敏穴,再施以雷火灸,每天干预1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NPQ评分,颈椎活动度指标来判断干预疗效。
  结果:
  1、基线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示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基线水平一致,病例具有可比性。
  2、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干预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治愈26例(57.78%),好转19例(42.2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7例(37.78%),好转24例(53.33%),无效4例(8.89%),总有效率91.1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疼痛程度比较:干预前试验组VAS评分:5.82±0.44,对照组VAS评分:5.66±0.52,具有可比性(P>0.05)。一个疗程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0.21±0.41,对照组VAS评分:0.51±0.69。两组干预手段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VAS评分都有改善效果,前后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个月后随访,试验组VAS评分:0.04±0.21,对照组VAS评分:0.22±0.42,两组间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VAS评分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4、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干预前试验组NPQ评分:41.64±3.09,对照组NPQ评分:41.75±3.14,具有可比性(P>0.05)。一个疗程干预后,试验组NPQ评分:15.24±1.73,对照组NPQ评分:16.06±1.68,干预前后疗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NPQ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后随访,试验组NPQ评分:18.84±2.73,对照组NPQ评分:21.51±2.41,两组间NPQ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了两种干预手段均有效果,但试验组在减轻颈部疼痛及改善日常生活方面优于对照组。
  5、颈椎活动度范围比较:干预前试验组屈伸范围63.17±4.78,侧弯范围83.97±3.25,旋转范围109.20±4.07;对照组屈伸范围63.37±4.70,侧弯范围83.84±3.02,旋转范围109.28±5.34,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一个疗程干预后试验组屈伸范围88.02±3.27,侧弯范围86.41±3.05,旋转范围153.55±4.49;对照组屈伸范围83.82±5.95,侧弯范围85.21±2.52,旋转范围151.55±4.28,说明两组干预手段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屈伸范围、侧弯范围、旋转范围)恢复均有良好效果。两组之间比较,屈伸范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侧弯范围、旋转范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试验组屈伸范围差值24.84±5.47,对照组屈伸范围的差值20.44±5.65;试验组侧弯范围差值2.42±3.39,对照组侧弯范围的差值1.35±3.11;试验组旋转范围差值44.35±4.99,对照组旋转范围的差值42.26±5.82。结果显示:两组颈椎活动度差值组间比较,差异仅屈伸范围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侧弯及旋转范围,试验组虽有优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雷火灸热敏穴和艾灸经验穴干预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方法比较,雷火灸热敏穴总体疗效优于艾灸经验穴,不仅在短期内可明显改善疼痛、日常生活质量、颈椎活动度,而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